第91章 鲁王(第 2/2 页)
朱以海偷眼看向那鲁王,他虽然已经六十多了,但精神却是颇为矍铄,须发花白,双目炯炯有神,也许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那有些婴儿肥的脸上满是笑意。他头戴九旒冕,身穿明黄色的四爪衮龙袍,好一幅大明王爷的气派。看样子这鲁王今天的心情不错,这样子的话朱以海心中就数了,不过他还是一幅恭敬的样子,等着鲁王的问话。
鲁王欢喜的问道:“两位侄儿一路辛苦了,从泰兴到兖州上千里的路程,这一路上可还顺当。”
朱以派连忙起身弯腰答话道:“托鲁王的福,这一路之上虽然有些波折,但幸好都是有惊无险,您瞧,我们两兄弟这不是好好的站在您的面前吗?”
鲁王满意的点了点头,悠闲的咂了口茶继续说道:“好好啊,平安就好。自从你父亲就藩泰兴之后,就未曾再见过,这次蒙皇上恩典,准许我的那些近亲们前来贺寿。这才能再见几位侄儿之面,只是可惜啊,我们的年纪都大了,那七弟想必也是年事已高未能前来,可惜可惜啊……”说到这里,鲁王脸上显出几分遗憾之色。
之后鲁王又问起泰兴王妃的身体情况,以及王府中的其他人是否还是身体康健。总之都是一些亲人间互相的寒暄家常。由于是刚刚到达兖州,鲁王照顾二人一路行来疲惫,问过几句话后,就让两人下去休息。
由于朱以海和朱以派两人都是自己近亲,鲁王就没有安排两去驿站中居住,而是直接把二人安排在了王府当中居住。
说起这鲁王府,朱以派倒是不陌生。泰兴王没有就藩之前就是一直住在鲁王府,直到朱以派出声长到七八岁的时候,朱寿镛才被封为泰兴王就藩泰兴时,朱以派才跟着父亲一起离开了鲁王府。倒是朱以海,出生时就在泰兴,这鲁王府还是第一次来。
两人和朱姒薇打了个招呼,朱以派就领着朱以海在鲁王府内熟悉了一番。要说这鲁王府占地三万多平方米,想要短时间的走个遍那是不现实的。朱以派只是带着朱以海去了王府几个主要的地方。
粗略的转了一圈之后,朱以海忍不住在心中感叹这鲁王府的宏大奢侈。各式的亭台楼阁让人是目不暇接,从江南的小桥流水到北地风格的厚重宏大,无一不有。不得不说,这大明王朝走到现在,光是每年养这些藩王的花费就是一笔巨款啊。
在朱元璋时期定下的制度是,亲王(皇帝的儿子)待遇是一年是一万石……其他的各级郡王、车骑都尉等各级视爵位不同,所领的国家供养也不同,但是总体来说朱元璋对他的这些子孙还是不错的,明朝一个正七品的县令一个月的俸禄才七石五斗,一个奉国中尉比七品县令的待遇都要高的多。这还不包含其他的如婚丧嫁娶,生日节假日都有的补助。所以生活在明朝的皇族生活都不错,起码衣食无忧。而且不用从事任何职业,可能朱元璋担心这些皇族子孙跟普通人抢饭碗,所以他老人家规定,皇族子弟不能参加科考,经商就更不用了,士农工商都是不允许的。
靖难之役后,成祖朱棣为了防止自己的登上皇位的过程被山寨,大大的削弱了藩王的政治和军士权利,大大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这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明朝的藩王也成为了龙朔历史上最无用的藩王,所有的藩王基本都是被大明朝廷当猪养了。所有的藩王手中都没有了任何实质性的权利,只剩下一个皇亲国戚的空头衔。这一情况,在明末表现的尤为突出,在大明朝廷风雨飘摇的时候,所有的藩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却没有办法贡献哪怕一分自己的力量。这点在崇祯皇帝殉国之后建立的南明小朝廷就可以看的出来,从第一人皇帝,弘光帝朱由崧到最后一任皇帝永历帝朱由榔,他们哪一个不是各地军阀的傀儡,他们可有一任真正当家做主的做过一天皇帝?
现在的朱以海也属于藩王之力,他是他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