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流水车间(第 1/ 页)
玻璃工艺品制作的大获成功让朱以海也看到了玻璃当中所透出的巨大利润。现在肥皂在泰兴城内已经是卖的风生水起,而初期的玻璃制品除了让朱富带了一批去蟠龙,在当地还没有正式的开始销售。
在朱以海的销售定位中,玻璃这种东西属于是高档奢侈品,不像肥皂那样的价格低廉,人人家中都可以用的起。所以,玻璃的销售策略也有所不同,必须走奢侈品的高档路线。至于怎么走,朱以海自然是心中自有计较。
朱以海吩咐于得水,必须在本月内烧制出最少四十套玻璃酒具,至于具体的酒具图案,朱以海会亲自绘制好给他送来。同时为了加快进度,朱以海决定再起一座玻璃窑,就和烧陶范的陶瓷窑一起动工。至于所需的人手,有于得水负责挑选。至于要求,于得水应该很清楚了。
玻璃窑的生产事宜都安排完之后,朱以海又去了一趟肥皂的生产作坊。
肥皂作坊现在已经完全的建设完成了。原来所有工序都集中在一个大的厂房内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了,肥皂作坊按照生产程序的顺序被分成了一间间单独的厂房,每个厂房按照朱以海的要求都挂牌作业。
总共五个挂牌作坊,第一个作坊里专门供生产熟石灰,在房间的门口挂着石灰作坊的牌子。第二间作坊里专门生产烧碱,房间门口就挂着烧碱车间的牌子;第三作坊设有几十做炉灶,专门把烧碱和油脂混在一起加热搅拌,门口挂着生产车间的牌子。第四个作坊负责将搅拌好的油脂进行过滤整理,门口挂的牌子为过滤车间的牌子。第五个作坊则负责肥皂的分块和包装,门口挂的牌子为包装车间。五个车间互相协作,但又互不干涉,每个车间只要干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这样把工人的岗位细化之后,每个人都只在自己负责的车间内工作,无法了解整个肥皂的生产过程。这样既最大化的保证了技术的不泄露。有减轻了工人的负担,因为在这样分工后,每个人只需要负责一个步骤,操作和学习起来比那些一个工人什么都干的作坊要容易的多。
跟在朱以海身后的朱华此时也是佩服的说道:“小王爷,之前我是一直想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将这些房间隔开。因为按照其他的一些工坊的生产方法,所有工人在一个大的工坊内工作,不仅仅可以节约空间,还有利于工人之间的调配。但是被您这么一弄,不仅仅是那些熟练工人生产的速度加快了许多,连那些刚刚进工厂几天的工人在经过短短的时间学习之后,就可以很快的如同熟练工人一样的干活了。这工厂的生产速度可是比以前提高了一倍都不止啊。”
闻言,朱以海冲着朱华神秘的一笑,低声在朱华耳边说道:“朱华,还记得生我上次从马上摔下来,昏迷了好几天吗?”
朱华看了眼神经兮兮的朱以海,迷茫的点点头,心中却是疑云四起。
朱以海继续说道:“我这讲所有工序分开操作的方法,就是我在昏迷中,由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神仙交给我的!”
“啊……”朱华下意识的喊了一句,惹来了周围不少工人诧异的目光。看着已经远去的小王爷,朱华发现,那挺拔的背影上似乎又了一圈金色的光圈。
鬼神之说在龙朔古代可是大行其道的,从天潢贵胄到普通百姓,多多少少都对这鬼神抱有敬畏之心。自己妙明奇妙高出来这么多东西,总要有个说法吧。自己总不能告诉他们说,自己来自几百年之后,这些东西在我那个年代都很平常。再说了,这些话说出来也要有人信啊,还不如用神仙之说做为托词能然信服。
忽悠完朱华,朱以海慢慢悠悠的从肥皂厂里出来,直接奔向几百米外的一个院子。
这院子距离朱以海规划的工厂区大约七百多米,四周是一片空荡荡的开阔地,高高的围墙让外面的人根本不知道院子里有什么。
打开围墙的大门,里面是一栋孤零零的青砖大瓦房。朱以海让朱贵在门口等着,自己从怀里掏出一条毛巾,在院子里的水缸中将毛巾打湿之后,小心的蒙住口鼻。做完这些后,朱以海缓缓的推开瓦房的大门,虽然已经用打湿的毛巾蒙住了口鼻,但是那刺鼻的气味仍然是冲的朱以海眼泪直流,没办法啊,这个年代没有安全防护镜,只能克服一下了。
朱以海走到屋子里的几口大水缸旁,缸里是一些如同烂泥灰一样的东西。朱以海从怀里拿出一个试管,用一个竹子做成的勺子从哪些烂泥灰当中挑出一点,小心翼翼的倒进试管当中。然后就赶紧出了屋子,将大门关上,一把将蒙在在脸上的湿毛巾给扒了下来,大口大口的呼吸着新鲜空气。
站在门口的朱贵也是非常纳闷,这肥皂厂刚投产的时候,每天生产肥皂都会产生一种黄色的油状透明液体,刚开始大家都是直接当垃圾给处理了,但是有一次在处理那些垃圾的时候,被小王爷给看见了,竟然说那些东西都是宝贝,还特意建个房子来储藏起来,这是要干啥啊?
其实朱以海在第一次看见工人们把这些东西望小河沟里倒的时候可是吓得魂飞魄散。那些黄色的透明液体不是别的东西,那可是后世大名鼎鼎的硝化甘油。也怪朱以海自己粗心,当初自己试验制造肥皂的,那油脂在锅里搅动后,最上面的那一层泡沫就是硝化甘油。当时的朱以海光顾着高兴了,从而忽略了这样一件大杀器。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之后,他立刻如获至宝的将这些东西给储藏了起来。对于硝化甘油这种东西的危险性他可是有着充分认识,在发现之初就开始派人漫山遍野的寻找澡泥这种东西。
由于澡泥这种东西在明朝还没有被人所发现,所以找起来可是花了老鼻子劲了。在没有找到澡泥之前,储存这些硝化甘油可是让朱以海整天都是提心吊胆的,他还特意写了满满一页纸的操作规范,让那些每天处理硝化甘油的工人严格按照自己写的操作规范来处理这些生产肥皂所产生的“垃圾”。可以说,这段时间,朱以海连睡觉都是睁着一只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