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留守儿童的未来(第 2/3 页)
“赵大柱,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小秘书再次插嘴问道。
“俺,俺现在已经长大了,是一名真正的男子汉了!”
赵大柱挺了挺胸部,骄傲的说道:“俺能放羊,放牛;俺可以养鸡,喂猪;俺还能打猪草,拾柴禾;俺……俺还会做饭……俺……”
“姑娘,现在听清楚了吧?”
旁边的赵老汉长叹了一声,满脸无奈的说道:“你要问他长大了干什么,他也说不清,反正就是放牛放羊打猪草喂猪砍柴禾这些事儿了,以后若是有幸能结婚生子,孩子也是按照他这个套路来,孩子的孩子,还是同样的招数。而这,就是我们乡下农村娃子们的命运。”
“老汉记得有个伟人曾经说过,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娃子们一定要读书,唯有多读书,有了知识,才能摆脱这种无休止循环下去的‘怪圈’,只是你们也看到了,我们赵山村,我们的这些孩子,读不起书啊!我们也想给娃子们换个生活,也想给娃子们一个希望和未来,但是……”
说到这里,赵老汉老泪纵横,而视频也再此戛然而止!
……
几分钟的视频,循环播放了一遍又一遍。
此刻的会议室中,不少人热泪盈眶,甚至个别感性的女同胞,更是忍不住低声抽噎起来……
沉默了半晌,余泽海终于忍不住问道:“刘主任,难道赵山村没有学校?”
刘主任闻言满脸的尴尬,苦笑道:“余先生有所不知,赵山村之前的确是有学校建制的。只是,当年随着全村迁移至小杨村后,原赵山村小学,也藉此撤销并入到了小杨村小学,所有的科任教师也被派遣到小杨村小学继续执教。”
“如今,一部分原赵山村村民不习惯小杨村生活,重新回到了赵山村的旧址,但是学校的建制没了,也没有科任教师。”
“要是让这些孩子们去邻村上学,暂且不说学杂费用的问题,单单是十五公里的山路,就阻住了孩子们的脚步。若是十几岁的孩子,这点路程自然没问题,但是这些都是六七岁的小孩子,是走不去的。”
“这么远?”
余泽海满脸的无语,这个赵山村实在太偏僻了。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让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每天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跑到十五里外的地方去读书,这的确不现实。
余泽海的目光在所有人的脸上扫了扫,最终落到胡菲菲镇长和刘主任的脸上,沉声说道:“胡镇长,刘主任,想必你们再决定来余家坳村儿找我之前,应该达成了某种共识,先说说你们的想法吧。”
听到余泽海的话,胡菲菲和刘主任相视了一眼,说道:“余先生,余家坳村小学的硬件设施、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已经远超盘龙镇小学,甚至可以和深水市大多数学校比肩,乃至超越。所以,我和刘主任之前有过沟通,我们的余家坳村小学,能否将赵山村的几个留守孩子接收过来,让这些可怜的孩子,也拥有与大城市里那些孩子一样接受教育的机会?”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