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李牧败秦军(第 2/2 页)
李信在亲卫的保护下左冲右突好不容易才冲了出来,可五万秦军优秀的骑兵却几乎损失殆尽,十不存一,就连大将军樊於期也畏罪逃到了燕国。李信亲眼目睹了袍泽一个个的倒在血泊之中,遗体被马蹄踏成肉泥,直到现在,每当李信一闭上眼,脑海中浮现还是当日的那血淋淋的场景。
听完李信的话,石磊的心绪沉重的无以复加。石磊、蒙恬以及王奔纷纷放下手中的酒碗,面色沉重,一言不发,整个房间空气突然变得有些压抑。蒙恬和王奔早已看过战报,可如今听李信讲来却另有一番感受,饶是他们久经沙场,听完后也不由的感到后背发凉。
李信强忍着眼中的泪水,仰头将碗中酒水一饮而尽,不知喝下的是酒水还是泪水,“麃公临死的吼叫是:‘李牧!记住李牧!血仇’”。
石磊知道李信口中的麃公是他的直属领导,可以说李信是麃公一手提拔起来的,如今麃公为李牧所杀,李信心里自是不好受。
“蒙大哥,肥下之地宜于伏击吗?”石磊一阵恍惚过后,终于打破沉默。
“不,肥下地势开阔,四周只有一些矮丘,并不宜伏击。”蒙恬显然还沉溺在悲痛之中,倒是一旁的王奔开口向石磊解释了一番。
“你说不宜,那为何李牧就宜了?而且还能让五万秦军没有丝毫的察觉。”石磊目光炯炯的看着蒙恬三人,他知道他们都是聪明人,有些话他并不需要要说的太满。
石磊知道王奔所谓的不宜,是以兵法而言的。然而,这个时代的绝大部分将领都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战争永远都是人的战争,人才是战争的主宰,所谓的兵法只是前人用过的计谋罢了。
李信已经回过神来,用手指蘸着酒水在桌上画出了肥下地势草图,指着图道:“这肥下之地方圆百里,大多都是一些说平不平说陡不陡的小山丘,山上处理寻常的树木之外,既没有峡谷险地,也没有隘口要道。依据兵法,这样的地方实在称不上险地。”
“然而,偏偏就是在这样寻常的地带,李牧却能隐藏十数余万大军发动突袭,其中奥秘,我们一直弄不明白。”王奔接着李信的话缓缓道。
“蒙大哥以为如何?”石磊平静地端起一碗酒,轻轻地泯了一小口。
蒙恬握了握拳头,“我大秦士卒对赵国的地形都很熟悉,好不夸张的说就是邯郸城门上有几颗铁钉我大秦老兵都一清二楚!肥下之地无险可守,而且四面都是平原根本无法收口。我相信李牧必定也知道这一点,所以这一战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李牧就是一疯子,只有疯子才会把肥下之地作为伏击战场;另一种就是李牧刚好带兵从这里路过,我秦军无意中闯入了他的军阵之中。”
石磊微微摇了摇头,看这样子蒙恬他们还是没有认识到战争的本质,他决定帮他们一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论多么厉害的兵法,决定战争的结果的都是人,正如这次,你们都认为肥下之地不宜伏击,可李牧偏偏就在这里设伏,并且还打赢了,这就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了。”
石磊虽然对李牧知之甚少,可多少也有些了解。李牧原本只是赵国北疆的一员守将,曾三年不与匈奴交战,三年后一战威震匈奴,使得匈奴从此不敢进犯赵国北境,一举成为天下名将。
常年在草原上与匈奴交战,使得练就了一套善藏飞骑,善开阔决战的独有战法。自春秋以降,中原各国战法,以地藏兵,开阔之地不阻敌。然而草原情况不同,草原之中险山恶水几乎没有,大军难以隐藏,然而李牧却能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能数十万骑兵隐藏下来而不被匈奴察觉,更是乘着匈奴大军南下时用飞骑大军合围痛击匈奴。肥下开阔,四面敞口,最不宜伏击战,而李牧却恰恰能做到。
石磊望着蒙恬几人,“其实各位大哥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待这场败战,至少这次让我大秦知道了李牧,知道了赵军还有这样一支李牧率领的可以阻挡我大秦铁骑脚步的军队。送给各位哥哥一句话,这也是家师曾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