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迷雾下的伦敦(第 3/4 页)
重生一次,自从三岁时因为意外觉醒了超凡能力,仍沉溺于失去前世家人痛苦中的路易,忽然又有了在新世界生存下去的渴望。
他想要成为一名医生。
真正有能力攻克所有绝症的医生!
然而,暂且不说攻克癌症等绝症需要怎样的知识储备,单说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首要前提就是能考上著名大学的医学院深造学习。
但瞧瞧欧美等地区所谓的“快乐”教育吧。
路易觉得就是一坨狗shi!
知识,未必能决定一个人的上限有多少,可是能决定一个人的下限。
重生前,尽管路易恨透了所谓决定人生的中考,高考,但亲身体验欧美“快乐”教育之后,猛然发觉无比渴望知识的自己,无法在学校内掌握自己想学的知识时,路易极其希望英国能引进远在大洋彼岸东方国度的教学方式。
因为在英国绝大多数的学校里,老师不会问你有那道题不会做,今天的课程有哪里没听懂,甚至不会留下太多督促着你成长的家庭作业,而是不厌其烦的询问着你:
“嘿,路易,今天过的愉快吗?”
路易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答案就是:
“愉快你mb!”
久而久之,身处于英式“快乐”教育的氛围下,唯有精英家庭的父母了解学习的重要性,他们有可能督促着自己的孩子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未来能像自己一样步入精英阶层,成为中产阶级的一份子。
而在“快乐”教育下的孩子,成年后从事的工作,也许是某家餐厅靠客人小费度日的服务生,也许是某家超市,便利店拿着周薪的收银员,自我感觉生活的非常轻松,为人父母后便将自己的成长经验教导给孩子。
不求孩子能上进,只求孩子能过的快乐,彻底将孩子的成长上限锁定在了原地。
这样致使的结果就是,医生的孩子仍然可能是律师,教师,医生等精英阶层,服务生的孩子则是有更大几率出没在各个餐厅,超市,便利店等地方的阶级固化。
所以渴望成为医生的路易很庆幸,他的父亲杰森·罗杰斯是伦敦小有名望的医生,经营着一家私人诊所的同时,兼职着伦敦某个贵族的私人医生。
母亲苏菲亚则是一名小学教师,尽管在学校提倡着主流“快乐”教育,但她却非常关心路易的学业,每天尽心尽力的辅导着他的功课,哪怕路易常常需要她解答的是超标的大学课程。
也是因为如此,在路易没能顺利获得伊顿公学的入学通知书前,罗杰斯一家中最紧张的人就是苏菲亚。
当然。
无论最后的结果怎样,路易都是苏菲亚的骄傲,这是一名母亲内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可就在路易慢慢悠悠的往厨房走去,想要尽可能的缓解苏菲亚的紧张情绪,避免她做的三明治又变成黑暗料理时。
“咕噜噜!”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