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奴籍群体(第 2/3 页)
即便凌皓开出了如此优厚的条件,玄真观里也只有区区三百人左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还是奴隶制度的锅。
古代最典型的奴隶制是古罗马,此外,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战国以前的中国,南北战争以前的美国南方,以及以前一些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的殖民地都是属于奴隶制的范畴。
中国奴隶制是从夏朝开始,历经商朝、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已经逐步消亡,到秦朝、汉朝奴隶制彻底被封建制度所代替。
夏、商、周时代,奴隶多产生于战争,从敌方俘虏成为奴隶,也有因犯罪而被贬为奴隶的,有官奴和私属之分。
由於在中国古代,农业、工业生产都是以自耕农和自由手工业者为主,奴隶在经济生活中并没有大量使用,所以有人认为:在中国不存在所谓奴隶社会……
不过这种看法明显太过想当然,实际上,神州古代的奴隶制度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隐藏起来了而已。
但其实早在明初﹐奴仆制度在政府的保护下就有所发展。奴仆主要由官赐奴和官奴所构成。如明太祖赐李善长卒百二十人为奴军﹐后赐以铁册﹐又谓铁册军(边地军队中的家丁与铁册军差不多)﹔又如凉国公蓝玉有家奴数百。永乐时﹐凡从建文不附燕兵者多被杀﹐被害者的亲属全沦为乐户﹐编入奴籍。嘉靖以后﹐江南经济发达﹐富户尤多﹐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卖身为私奴者日益增多。有的富户蓄奴多达一两千人。凡此类奴仆都立有卖身契约﹐子孙累世不得脱籍。江北奴仆系由缙绅雇募﹐河南﹑山东等省都有蓄奴之风,但数量少于江南。万历﹑天启以后﹐在各地农民起义的影响下﹐奴仆开始起而反抗主人。明末清初,奴变遍及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明末农民战争中﹐奴仆乘势暴动﹐江西永新等地﹐奴仆占据主家田产﹐散发主家粮食﹐并捆其主人﹐斥问“奈何以奴呼我?”他们所提出的“铲主仆﹑贵贱、贫富而平之”的口号﹐直指封建的人身压迫关系。江苏嘉定等地的奴仆操戈索契(卖身契文)﹐踞坐索身契者数万余人﹐声势浩大。有的地区奴仆有自己的组织﹐如湖北麻城有“里仁会”﹑江苏太仓有“乌龙会”﹐金坛等地有“削鼻班”等。清军入关以后﹐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奴变延及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东地区﹐索契斗争尤为激烈……
而到了清代康熙初年时期﹐在奴仆斗争的不断打击之下﹐富户不敢蓄奴。
雍正年间﹐清政府被迫废除乐户奴籍﹐并解除徽州(今安徽歙县)﹑宁国﹑池州(今安徽贵池)三府世仆奴籍﹐江苏常熟的贱民也取得良民地位。这些都是奴仆不断斗争的结果……
同样,这个高武世界里的奴籍也有官属和私属之分,试问王公贵族们,谁家里是不需要仆役伺候的?
所以,这个高武世界里依然保留了一部分奴隶制度,只不过有了从属之分而已。
跟随王公贵族们随身伺候的那叫公属仆役,他们还可能自由一点,若是主人开恩,他们就能脱离苦海,成为普通的庶民百姓,而私属仆役就不同了,他们的一切都是由主家来决定的,即便主家让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自尽,他们也不能拒绝,只能血溅当场……
这就让他们的处境变得非常特殊,一方面王公贵族需要他们帮自己干活,伺候自己,另一方面,他们又不被当做人看,而是被当做私有财产来看待的。
听说这个世界里还有贵族互相攀比谁家奴隶更多的,凌皓听了只是连连摇头。
奴隶制度,必须终结掉。
虽然在古代,搞人人平等是不可能的,但减少一个特殊阶级,凌皓觉得很有必要。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