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87章 试点,玄真观(第 2/2 页)

    孔孟的儒家思想被道教所兼容,构成宗教伦理道德的主体;墨家尊天明鬼、兼爱互助和科技方术等思想与内容,被道教所涵盖;《易经》是道士的基本经典,易学理论渗透到神学哲学、符箓丹道和斋醮科仪各方面;先秦道士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也为道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汉时期黄老道教的《太平经》则宣扬气化天地、天人合一、天道承负、乐生好善,以“太平世道”为目标。东汉丹鼎道派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将易学、黄老、火候三者参合,总结发展了道教的养生炼丹术。

    而到了魏晋时期,道教逐步分化为士族丹鼎道教和民间符水道教。茅山道人葛洪将道教的神仙方术和儒家纲常名教相结合,构建了一套长生成仙体系,为士族丹鼎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老庄玄学盛行,促进了道教理论的发展。

    公元364年,上清祖师杨羲得南岳夫人魏华存授予《上清大洞真经》等天书玉册,传承上清派;同时期,葛巢甫传承灵宝派,以传授洞玄灵宝部经而得名。民间仍然传播着通俗的道教,巴蜀地区五斗米道继续发展,李特、李雄领导的流民起义得到天师道首领范长生的支持;江南地区流行帛家道、李家道和杜子恭的天师道。

    北魏太武帝时期,封建史上第一位被皇帝承认的的天师——寇谦之,称奉太上老君之命,以去除“三张伪法”(张陵、张衡、张鲁)和礼教为原则对北朝道教进行改造,道教成为北魏国教,所以北朝历代皇帝都得临坛受道家法箓,老氏之教大行于天下;南朝宋文帝时期,上清派传人陆修静吸收儒家、佛教仪式对南天师道进行改造。寇谦之和陆修静的改革,使道教教规教戒、斋醮仪范基本定型,各种规章制度全面系统。南朝梁时期,茅山大宗师陶弘景继续充实道教的神仙学说和修炼理论,构建了道教神仙谱系,广大了茅山上清派,使之成为传承至今的道门正统……

    但凌皓也深知,道教在历史上就是因为派系众多,又各自不和,才逐渐被儒教和佛教所压制的。

    更何况,历史上还有不少野心家打着道教的旗号行谋逆之事,像汉末的太平道首领张角,五斗米道的孙泰、孙恩等,都是打着道教旗号装神弄鬼,蛊惑人心的不轨分子。

    这就进一步地放大了道教的不利性,以至于对于古代帝王而言,道教之所以还存在,是因为道教的养生与炼丹之术极为发达,可以让他们“长生不老,永葆青春”……

    但凌皓觉得,道教还是有必要弄出来的,只不过教义、宗教结构、宗教主旨得好好改一改,最好是不要跟七国的政治扯上任何关系。

    让道教保持在一个不脱离诸子百家学说的范畴,成为一个道家理论的附属品,这就算是在可控范围之内了。

    其次,这炼丹什么的乱七八糟的“法门”还是直接去掉比较好,这倒不是凌皓不想“长生不老”,他只是很清楚,道教的方法只能养生,不能永生。

    虽然不能让人“长生不老”,但道家的养生方法是可以让人延年益寿的,普通人听一听道观的讲学,活个六七十岁,七八十岁什么的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这是凌皓重点强调的问题,果然,果然,这个口号打出去以后,顿时就引起了一阵反响,还有人甚至主动要求加入道观之中传播“道义之本”的。

    当然,凌皓所人工创立的这个道教,目前还只是出于初级阶段,充其量就是试点,但即便只是个试点,也足够让武川镇的这些居民们感觉到新奇好奇了。

    但是,一听说加入道观以后,就必须得禁欲,这就让不少人打了退堂鼓。

    也有些人知道这道观里的男男女女全都是高手,跑来挑战,结果无一例外地全部落败了。

    因为玄真观的道长是,裴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鸿蒙霸体诀 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 荒古武神 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猎妖高校 万古第一神 这个体质便宜卖 道爷要飞升 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全民领主:我的亡灵会裂变 灰烬领主 武道丹帝 开局签到荒古圣体 丹武双绝 星辰之主 万神主宰 九龙归一诀 大荒剑帝 人族镇守使 太古神尊
最多阅读 道爷要飞升 从军行 我的好女婿 神农道君 校花的贴身高手 魔王 念念 皇修 平凡的清穿日子 凌天剑帝 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我的徒弟都是大反派 九星神龙诀 龙渊剑神 斗罗大陆之开局奴役比比东 极道剑尊 炼体十万年 斗罗大陆II绝世唐门 江湖侠女泪 太平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