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真正瘟蝗,兽之司辰(第 2/4 页)
噔!
一声弦响如裂帛。
庙祝看到神箭如金虹飞天,终于垂下了头颅,跪倒在地上,双唇无声喃喃道:“教主!我尽力了!”
黄河大堤……
天穹如倒悬的铜壶,云层中闷雷滚动着上古共工撞断不周山时的余响。
出了太行,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大河滔滔。
古渡口孟津的老艄公蹲在龟裂的河神庙门槛上,旱烟锅子磕了又磕——香案上供奉的河神泥塑右眼突然渗出黑血。
古老的河神庙彩绘的雕梁画栋上,四海龙王吐出龙珠上,点点黑血渗出,顺着斑驳的彩漆滴在“风调雨顺“匾额上!
看到了这一切的老艄公,手中的烟锅滑落,张大的口中憋出一句颤抖的话。
“要变天哩……“
话音未落,孟津的千里河堤骤然传来骨节错位般的闷响。
正在麦田里捉蝗虫的稚童们突然尖叫——地平线尽头,浊黄的浪头竟比邙山还高,浪尖上浮沉着密密麻麻的棺材,裂开的河堤中一尊尊石人挣脱大地而出!
“跑啊!河神来收供品了!“
逃难的人群撞翻了河神庙的香炉,老艄公抄起桃木桨要往渡口奔,却见往日便桀骜不驯的黄河此时已经化为了一只九首妖蛟,彻底挣脱了河道的束缚。
浪头拍下时,渡口的万年古柏连根拔起。
浊流之中,九尊巨大的镇河铁牛犹如孩童的拨浪鼓一般翻滚,身上烙印着历朝历代加封的印玺,烙印的神祇封号散发着神光,如山如岳,想要镇压那翻腾的九首怒蛟。
铁牛石牛却被河堤中挣扎而出的石人之眼镇压!
龙门石窟中,千佛镇压的山岳隐隐颤动。
僧人慌忙的张开袈裟,要往诸佛身上披,却见哐啷一声,佛陀身旁的护法金刚的头颅赫然断裂,坠落尘埃。
佛窟四面,描绘精美壁画的石壁轰然裂开。
石壁渗出的水珠,流过描绘壁画的赤红朱砂,从诸佛垂下的眉眼中滑落,宛如一滴滴血泪。
北邙山上的一座座坟墓垮塌,带着山崖坠入了奔腾的黄河中,密密麻麻的棺材浮上了浪尖……
白马寺的老僧在山崩河决之中,敲响铜钟!
滔滔的黄河越过了的北邙山的山头,朝着千古洛阳城倾轧而来,白马寺中敲钟的老僧大喊,朝着小沙弥大喊:“快去请莲主金身!”
话音戛然而止,沙弥眼睁睁看着烙印着一莲一树的铜钟无锤而晃动着,发出巨响轰鸣。
铛!铛!铛!
铜钟在巨震之中,钟身开始变形。
但钟声依旧一声压着一声……
高过北邙的浊浪峰头顶着半截石碑,隐约可见“河清海晏“四个朱砂大字。
抱着阴阳大道君神像的道士,从邙山上飘下来,他突然惨叫——他的双腿正被无数透明触手缠绕,细看竟是万千溺死者的怨气所化水虺。
“救…“字未出口,整个人已化作白骨,颅腔内钻出一条鳞片泛着青铜锈色的怪鱼!
密密麻麻的水虺在黄河中缠绕着无数棺材,一条条泛着青铜锈色的怪鱼从棺材里游了出来。
浊流无情的吞噬着大河两岸的村镇,一段段尘封于北邙的秘史,随着坟墓一并被黄河冲了出来。
“定王五年河徙!”
“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滔水,下民其咨。”
“夏四月,大雨水十馀日,河决东郡金堤。……河果决于馆陶及东郡金堤,泛滥兖、豫,入平原、千乘、济南,凡灌四郡三十二县,水居地十五万馀顷,深者三丈,坏败官亭、室庐且四万所。”
“河复决平原,流入济南、千乘,所坏败者半建始时。”
“勃海、清河、信都河水湓溢,灌县邑三十一,败官亭、民舍四万余所。”
“充为东京留守,金兵至,充惧,决黄河自泗入淮以阻金兵。河决,水大至,民庐舍漂没,死者无算。”
“……黄河溢,平地水二丈,决白茅堤、金堤,曹、濮、济、充等州皆受灾,水势北浸安山……”
“……漂没四十余郡,民相食,相卖为奴婢……”
“……洪流踵至,财物田庐悉付流水,百姓或葬身水底,或流离失所,或冻馁而亡……”
浩浩荡荡的浑浊洪水中,七分沙三分水的黄汤宛若流动的土地,无数尸骸从中浮出,密密麻麻,宛若鱼群,无边无际,犹如蝗虫。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