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王允府(第 2/4 页)
王允在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其实是比较高的,他少年时便是才子,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后又学武,是真正的文韬武略无不精通的全才。
还有,他虽然出身名门,但是身上却没有太多那些名门贵族的骄纵之气。反正,给世人的感观,就是一个没有什么缺点的完美的人。
当然,其中是否当真如此,这个就不好说了。毕竟那些都是历史记述,或许是真正的如此,但是刘显却是不太相信的。起码,王允应该是一个比较有野心的人。另外,他后来在吕布杀了董卓之后,一度掌握了朝廷权柄,那个时候,王允就似是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居功自傲,完全没有了以往的谨慎谦虚的作派。
这应该是他所用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他的野心,然后到他达成了自己的野心后,那么本性就暴露了出来。
但这也是刘显的猜测,并没有什么的真凭实据,如果想知道王允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最好的就是认识他,然后了解他。
话说回来,现在王允已经差不多五十岁了,且现在,王允应该还被关押在牢狱之中。
王允现在又为何身处牢狱呢?
这要从黄巾起义时说起,那时,王允为是朝廷侍御史,黄巾暴发后,朝廷就任命王允为豫州刺史,当时,尚爽、孔融都还是王允的从事。
在豫州,王允展现了他的军事方面的才能,当然,也得到了尚爽、孔融等人的计谋建议相助,彻底的击败了豫州一带的黄巾军。后来,又和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共同受降数十万黄巾起义军。
王允入狱之祸,就是因这次受降黄巾军而起。
这同样也是牵涉到了宫中的那些宦官。
当初黄巾起义暴发之前,朝廷先获得情报,先发制人,灭了在洛阳活动的马元义等一众太平道的人。当时京师震动,当中,也连带的牵连到了不少京中的权贵,被杀了不少人。这其中,也有牵涉到了宫中宦官。
事实上,像宫中的十常侍,他们贪得无厌,只要有钱,他们什么事都敢做。当然,那些送钱给他们的人,也不会跟他们说造反的事。反正,太平道为了暗中发展势力,肯定也给宫中的人送了不少钱。
说起来,张角一度也在洛阳有不少的名气,也的确跟一些朝中的权贵有来往。
如非先帝死得早,张角都还有可能成为道家国师呢。
这王允很细心,从受降的黄巾军当中搜出一封书信,此书信是中常侍张让的人写给那些黄巾军首领的,这分明是跟黄巾军私通的一些往来信件。在王允追查之下,的确也找到了证据。
王允当时也算是在朝中极有威望了,所以就决定向皇上揭发张让,把证据交到了皇上的手上。
这里,刘显想说的是,如果从王允的行动来说,这的确是王允的一个刚直不阿的举动,以及后来的一些表现,也的确表现出王允的一定气节。
但是,对于王允的这次揭发,刘显却是不以为然的。
王允的出身、见识还有才学等等,已经注定王允不可能没有一点政治智慧。他不可能不知道,在如今的大汉,这朝廷到底是谁说了算。换句话来说,他不可能不知道揭发那些宦官,如果不成的话,那将会给他带来什么的后果。
可王允为何还要这么干呢?
刘显估计,应该是王允在当时,他认为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政治资本。加上挟击败豫州黄巾军之威,他已经有这样的声望、威望、能力来扳倒张让、赵忠等十常侍。
且当时,跟王允交好的有谁?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另外还有他的下官另外的所结交的朝中的官员。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