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你太慢了(第 2/4 页)
那枪是怎么出现的?
那不是制式武器,世面上也没有,此点张子民完全能够肯定。
当然市面上没有不代表特殊地方没有,张子民想到了一个地方:3011。
3011是代号,事实上它就是军工厂。譬如背后包里那个机要文袋就是3011发出的。
3011在灾变前张子民非常熟悉,因为它是张子民的“机要邮路必经点”,轮班时候每天必去的。王小爱她妈第一次因吸烟把钥匙锁车里也是在3011。
遗憾的是在3011张子民没几个熟人。反过来,王小爱她妈熟人非常多,几乎每次出任务都有那边的人让她别急着走,说啥“工作么先放放也不怕,把酒喝够了,工作起来都要高兴些”。
额,反正那些家伙每次都这么说。
“要是……王小爱她妈还在就好了,请她出阵去3011调查了解一些消息应该是可以的。”
这个时期3011恐怕已经成为了风口浪尖,根据基数,怎么的也会存在一定数量的幸存者。是拥有大量武器的地方。
这类大型特殊国企通常来说像个独立小城市,是相对封闭的半内循环系统。在最早以前时期,譬如外婆她们那代人主流的时候,这类大型特殊国企他们的周末都和公众的不同。譬如以3011为例子,大家的星期三是他们的星期日。
他们厂自己内部都有独立电视台,城里电视内容较少时,他们就能看最早的“卫视中文台”,还有厂里电台自己播放的大量在当时很新潮的港台片等等。
广电啦宣传口啦什么的管不到他们,他们独立于地方归属另外的机构。
这些就是所谓的半封闭,都依照当时的形式、需要、体制而设立。
与此同时也就相对于城市形成了内循环,那么一定程度上用新观点看,这种地方就相对“蔽塞排外”。
他们的圈子几乎全是自己人,相互大多数人都认识,念的学校是厂自己的而不是教育系统的。生活上也是半内循环,并接受他们长辈的传承和教导。
也就是智能手机时代,几乎把每个人都直接和流行文化圈对接了。
若在智能手机时代之前遇到灾变,外人敢去这种地方又没熟人的话,作死概率是较高的。
但哪怕是现在,要去这种地方也相对麻烦,最好有熟人。
思索间张子民停了下来,不追了,实在没方向感,知道那个狙击手就在附近,但感应不到就是感应不到,找不到就是找不到。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