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薛玉郎!(第 3/4 页)
把矿石粉放在木槽里,不断用溪水进行冲刷,石粉的密度轻,很快就被水冲走了,而矿粉的密度重,会沉在下面,被小木刺给阻拦住。
冲刷多次之后,两千多斤的矿石,只剩下几十斤重的精矿粉了,金子就藏在这里面,不过金子之外,还有银、铜、铅、锌等伴生矿!
第三步:把精矿粉倒入水银中,用力进行搅拌,金子的密度大,会沉入水银底部,而其他金属的密度轻,会漂浮在水银上面,这样就进行了分离。
有人肯定问了,一群穷的叮当响的军户,那里弄来的水银呢?
很简单,之前薛羽在山中找到过丹砂石,学名‘硫化汞’,只要加热煅烧一下,就能生成水银了。
不过水银有剧毒,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薛羽严令军户们,人人都要戴口罩、带手套,每天工作结束之后,还要到溪水中清洗身体,不把皮肤搓红了不准出来。
至于口罩,用多层的棉布缝制,手套则用山中兽皮制成,这些事情交给各堡垒的妇女们就行了,针线活可是她们的强项。
第四步:把水银、金粉的混合物倒在棉布上,前者会渗透下去,后者则留在棉布上!
最后把金粉小心的刮下来,放在坩埚中,用烈火进行煅烧,让其融化成金水,再倒入制作好的模具中,让金子慢慢的冷却成型。
“成了,真的成了!”
“薛小兄弟真是厉害,这么快就把金子提炼出来了。”
一般金锭都是小船形状的,可是薛羽不喜欢,自己制作了一个小圆饼状的模具,待金子冷却成型之后,用铁钳夹了出来,放入一盆冷水之中。
随着一阵白烟升起,一枚漂亮的小金饼就出现了,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黄色光泽!
常言道:七青八黄九紫十赤!
小金饼呈黄色,说明含金量在八成左右,以现有的技术条件,能提炼到这个地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快把秤拿过来,称一称重量。”
“笨死了,不是称猪用的大秤,要小一点的、精准一点的戥子!”
……
“是,百户大人!”
(戥子,又名戥秤,是中国古代称金银、药材等贵重物品的专用工具,体积小巧,精准度高。)
很快的,有人拿来了戥子,乌木为杆、青铜托盘、白铜秤砣,由百户爷爷亲自操作,很快测出了小金饼的重量……一两一钱五分!
“金子,上好的金子,我们炼出金子啦,哈哈!”
“发了,这次发大财了,哈哈!”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