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王八’之气!(第 3/4 页)
是非之地不可久留,薛羽一行人钻进了人流中,仗着熟悉地形,连着转了几条小胡同,成功的把尾巴甩掉了,而后找到了一家粮食铺子--刘记粮店!
那知刚到地方,就被吓了一跳,粮店前挤满了人不说,还挂着新的价格牌子,上面是巨大墨字:
精米一百五十文一斗,糙米一百零五文一斗,小麦九十文一斗,各色杂粮七十五文一斗!
旁边还写着:小本经营、概不赊欠,有钱请进、无钱莫入!
这下薛羽等人傻眼了,记得前段时间,河间府一带的粮价是:精米五十文一斗,糙米三十五文一斗,小麦三十文一斗,杂粮(黍、豆、糜子、谷子)二十五文一斗,这才短短几天时间,价格竟然翻了三倍!
三钱银子,只能买一斗多糙米,或者两斗小麦,他们十二个小伙伴,就算是再节省,也只能坚持六七天罢了,这跟期待的相差太远了。
(明代1两银子=16钱=1000文铜钱!
1石米=10斗=100升≈153.5斤,这个斤不是后世500克一斤,而是明代594.6克的一斤!)
小伙伴们不甘心,又转了其他的粮食店,价格都相差无几,甚至还要更高一些,这可怎么办呢?
“停一停,刘老爷有命令,赶紧换牌子!”
“是!”
一筹莫展之时,更郁闷的事情发生了,从粮店内走出一名掌柜的,肥头大耳,满脸油腻,体重起码在三百五十斤以上,一手拿着账册,一手拿着算盘,打得啪啪直响!
在胖掌柜的指挥下,几名伙计把价格牌子摘了下来,涂涂改改之后,重新挂了上去:
精米两百文一斗,糙米一百八十文一斗,小麦一百二十文一斗,杂粮一百文一斗!
“今天这是第三次涨价了,还让不让人活了?”
“刘大头这个奸商,趁着饥荒高价卖粮食,这是喝老百姓的血、吃老百姓门肉啊!”
“别发牢骚了,赶紧的买粮食吧,现在不买的话,只怕一会儿还要涨价!”
……
转眼之间,价格又涨了三成多,排队的百姓们不禁怨声载道,有人都带着哭腔了,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连续的旱灾下、很多人家里都断顿了,再买不到粮食,只怕就要饿死人了!
无奈之下,只能把全部积蓄掏出来,咬着牙买了高价粮,有人手中银钱不够,只好回家收拾一些东西,走进了旁边的刘记当铺!
知道百姓们急于买粮救命,当铺故意把价格压的特别低,不及往常的一半,等于又狠狠地剥削了一把!
“碎银一块,重二两四钱三分,成色一般,折价两成!”
“碎银一块,重一两八钱二分,成色较差,折价三成半啦!”
…………
抬高价格、以次充好之外,奸商们还有一个敛财的手段,就是在银子上面打主意!
自从隆庆开海以来,随着海外贸易的兴起,大量白银涌入了中国,并逐渐成为主要流通货币,铜钱则沦为次要位置,但银子都是银子,却有很大区别!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