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改变剧情(第 2/4 页)
跟一个真正的神经病打交道真是艰难啊,这是整个任务最难掌控的一点,没有一个正常人能猜到神经病想要干什么。
周臻虽然研究过加兰格林的心态,但是依旧把握不住。
一个拿杀人当娱乐的神经病,本来准备去杀那个小女孩,他就习惯性地想要破坏一切美好的事物。
但是,因为女孩跟他的问题,让他真正意识到不是世界有病,而是他自己有病。
说他幡然醒悟不对,跟许多人说的救赎更不沾边,反正他没有杀掉那个女孩。
因为这一点,最后飞机上的人几乎死完了。只有他,一个人逃脱,坐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里赌博起来。
许多人还把这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联系在一起,仿佛杀了无数人,不杀了就是好人了一样。
有些人干了一辈子坏事,临死干了一件好事,就有许多人说他是好人。
有些人,做了一辈子,可能就因为临死自私了一把,导致很多人说他是坏人,伪君子。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不公平。
话说回来,为什么加兰格林这个杀人最多,并且不讲理由杀人的坏蛋最后还逃脱升天呢?
根据电影里面出现的许多政治性话题,周臻觉得其实是电影的制作人在制作了《勇闯夺命岛》以后有点走火入魔了。
这两部电影是一个制作人,一个主演,甚至是在《勇闯夺命岛》的庆功宴上,定下了《空中监狱》的拍摄计划。
两部电影同样是具有政治性的言论很多,空中监狱因为题材不明显,所以有些话更直白。
在周臻看来,加兰格林这个最坏的人能成为唯一自由的人,主要还是制作人暗喻的政治异见是永远存在的。
因为加兰格林的话,就已经证实了他是一个反社会,反政府的人。
话再说回来,在上帝视角,可以随意猜测加兰格林的意图,甚至猜测制作人的意图。
可是进入这个世界,一切似是而非的时候,光是猜测加兰格林的下一步行动,就让人为难。
到底他是怎么被感化的?谁也不知道!
周臻从决定杀人之后,就制定了先跟他谈话,再杀人,再引导的策略。
他想在加兰格林遇到那个小女孩之前,就先种下一颗种子。
有他监督,如果加兰格林敢对那个小女孩下手,他会首先打晕他。
打晕他之后,把他带到一个远离追逐的地方,这个任务最起码也能完成百分之六十吧!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