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开始的逗号】(第 4/4 页)
《甲申三百年祭》这本书是郭沫若写的,好像是纪念某件事三百周年而写?
李想心里如此想着,他非常确定这本书是郭沫若写的,因为他在复习郭沫若的相关作品的时候看到过这个名词,但不记得究竟是哪件事的三百周年……
李想仔细想了想,还是把这道题先搁置,先做后面的题目。
【二、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三、谈谈茅盾小说如何体现了“史诗性”的追求
四、谈谈郁达夫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
五、试论冯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六、比较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特色】
看到后面的几道题,李想又忍不住笑了,这几位作家他都有复习到,更别说茅盾,鲁迅……这几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即便这样的“小论文”偏分析,但基本的知识点都不错的。
李想现在非常感谢那一颗记忆果实,虽然没有记忆果实他也复习背过这些内容,但绝对不会像现在有如此清晰的答题思路。
即便没有记忆果实作弊背下,像最后一道题,比较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特色,他也是看过这两位作家的相应作品和资料,更别说他还看过一篇论文像《丁玲,张爱玲小说创作比较谈》。
这都是因为他看过,所以才会运气好,又碰到一道他会做的题目。
“……虽然女性意识的表达不同,却给了读者较完整的体验:追寻个***和沉迷情爱世界的两个极端体验。”
就这么十分流畅地在试卷上写完最后一句话——
最后,李想添上了一个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