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生产互助组(第 2/3 页)
李大庄担心的问道:“那田多田少的怎么办?劳动力多的,和劳动少的怎么办?”
舒明哲又解释说道:“生产互助组,就是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劳动工具不足,鼓励相互大家帮忙,粮食的收获,是根据田地的数量要分的?”
李大庄马上更加迷惑的问道:“那么粮食到底怎么分?上面有规定没?”
舒明哲解释说道:“我这么说吧,佬佬,你和我家成立生产互助组,你家有10亩田,我家有8亩地,农忙的时候,收获的粮食都是放在一起的,一共说活1800斤稻子,你家有10亩田,那你家分1000斤,我家分800斤?懂了吗?”
懂了,可是还有很多明白的地方,要是有的是上等田,有的是下等田,田里的亩产是不同的,那么上等田的人家不是亏死了。
还有劳动力的问题,李大庄家里有四个劳动力,舒明成家里有两个劳动力,这些怎么办?
凉拌,所谓的生产互助,就是为了弥补那么些劳动力,和劳动工具不足的问题,让大家相互互补,中间当然有很多不公平,所以没有强制大家成立互助组,只是鼓励大家主动成立生产互助组而已。
生产互助组,是集体经济的初级意识,鼓励大家舍小家,顾大家,不要总是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且把生产互助组做大做强,然后所以的队员一起沾光。
看热闹的人群散去了,可是生产互助组带来的困惑,开始慢慢发酵了,这个生产互助组到底怎么办?加入还不是加入?和谁一起成立互助组呢?
很多人心里都有一本账,谁家的劳动力多,谁家的上等田多,和谁合作比较划算,和谁合作,比较亏。
李大庄把傅学华喊住了,试探的问道:“学华,你这么看这个互助组的事情啊?”
傅学华摇头说道:“舒明哲自己都稀里糊涂的,半吊子事情,上面怎么说,下面就怎么做,至于为什么?怎么做?鬼知道啊?”
生产互助组,本意是好的,可是人性都是自私的。
蔡向大队最早的互助组,应该是蔡根喜他们几个人搞得互助组吧,在上次夏收的时候,就成立了,可是那个算什么互助组?
蔡根喜,外号喜子,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二流子,分了田地不想种,可是不种田,也要吃饭。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