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百八十六章 学学电子商务不好吗(第 3/3 页)

    “弗格森教授说,他现在基本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即便不被学校辞退,继续留下去也毫无价值,所以当我们和他联系的时候,他就表示愿意过来了。”

    “可是,他们为什么会招不满学生呢?”唐子风有些诧异地问道。

    孙凡卓说:“这个问题,我们也问过他了。他说,大约从10年前开始,德国的年轻人就不愿意学习工科了,最优秀的年轻人都是去学金融,还有的就是学艺术。这些年,他们的生源质量越来越差,有时候虽然能够招满学生,但这些学生根本就没有学习能力,给他们上课非常累,非常没有成就感。”

    “这个情况,我们学校也专门安排人了解过,主要是因为欧洲的制造业在萎缩,很多工厂倒闭了,其他工厂也缺乏扩张的计划,所以对工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少。一些新兴产业的情况还好,像机械这种传统产业,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年轻人自然也就不愿意报考了。”范文平补充道。

    “原来是这样。”唐子风明白了。

    欧洲的制造业萎缩,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制造横扫全球,欧美的制造业便开始了衰退。

    最早的时候,日本只是承接了从欧美转移过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欧美则转向了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实现了“腾笼换鸟”。再往后,亚洲四小龙崛起,日本的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这就是开始抢欧美碗里的奶酪了。

    随着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全面发力,中国制造接替日本制造,成为欧美制造业企业的梦魇。日本制造虽然凶猛,但毕竟只是一个一亿多人口的国家,难以把整个市场都吞下去。而中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制造业工人的人数比英法德三国的人口数都多,简直就是一只市场上的吸金怪兽,多大的市场需求都能够吃得剩不下骨头。

    一开始,中国的制造业主要是“大进大出”的出口加工业,也就是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在中国进行组装加工,再销往国外。欧美国家主要制造各种机械装备,与中国形成了一种互补的关系。

    在这个互补关系中,中国贡献的是廉价劳动力,欧美贡献的则是技术和品牌。中国人辛辛苦苦地生产几亿件衬衫,所获利润还不够从欧洲购买一架空客380。

    但随着中国的出口加工业规模扩大,对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自己的装备制造业也被培养出来了。欧美的设备厂商为了与中国本土厂商争夺市场,也不得不把自己的生产基地迁到中国来,以便就近为下游厂商提供服务。

    生产基地过来了,研发中心也留不住了。想想看,一群机床设计师如果成天见不着自己制造的机床,而是隔着上万公里进行“云设计”,怎么可能及时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又怎么可能得到生产环节的反馈?

    这几年,进入中国的欧美装备企业越来越多,而留在欧美的企业则越来越少。有些企业在欧美的总部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主要的生产能力都迁到中国来了。

    这样一来,就产生出一个尴尬的局面。欧美那些工科大学的学生,毕业之后如果还想干自己的本行,就只能到中国来应聘。如果他们想留在本地,就不得不改行去做其他专业,比如金融或者互联网等等。

    既然学的东西在本土找不到招聘岗位,他们又何必学这个专业呢?

    学学电子商务不好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最后一只瓢虫 白色口哨 攻玉 上瘾 刺青 招惹 重生香江 仵作惊华 慢性沉迷 雪意和五点钟 夜行歌 理我一下 王者重临(电竞) 漂亮朋友 攻略病娇男配的正确方法 文物不好惹 敬山水 卸甲后我待字闺中 洞房前还有遗言吗 请勿高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