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双刃剑(修改重发稿)(第 3/4 页)
随即各国营商店、供销社开始补货,两个小时内空空如也的各国营商店、供销社的货架上又摆满了商品。
三水市群众只要拿上户口本,购买生活用品都能够得到满足。
渐渐地,原本暂时不需要买肥皂、火柴、盐、酱油的群众就不乐意花时间去排队了。
接下来几天排队购的物群众越来越少,市场秩序开始恢复。
三水市能够做得到从容应对,当然得益于有黄瀚这个先知提前指点,故而各单位的货物准备得充分。
如果群众看到国营商店货架上的正常商品少得可怜,或者干脆是空的,恐慌肯定止不住。
看到货架上依旧是琳琅满目,情绪截然不同。
但是有不少县市根本没有准备,被突发的抢购潮一下子买光了生活必需品。
近水楼台先得月,营业员有职务便利,他们发现生活必需品即将告罄时也大量购买。
这种行为加剧了恐慌。
有些群众是跟风,属于非理性购物,但是一部分群众是确有需要。
他们拿着钱排几个小时队,都买不着急需的商品,情绪顿时失控……
第三天,临近县市的群众就开始涌入三水市,因为他们听说三水市的国营商店里不缺货。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来到三水市的周边县市群众只觉得眼前一亮。
为啥,这里井然有序,各大商店门口虽然有排队的群众,但是都很从容,都在唠嗑、说笑,没有任何人吵架。
商店里的货架上跟以往没有任何差别。
这时有一样东西体现出价值,那就是三水市户口。
无论农村人还是城市人,只要是拿着户口本就可以买得到限购的商品,商品的数量足够过日子。
特意从临近县市过来抢购的,对不起,买不着。
他们也不全是两手空空,在三水市有亲戚的群众都能得到一些诸如肥皂、食盐、火柴之类的商品。
只不过数量不可能多,都是三水市亲戚省下了自己的计划,匀给亲戚一部分。
此时的三水市群众心里充满了优越感,外县市群众心里骂娘,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
地方原本都差不多,这两年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三水市做到了保障本地户口群众的生活必需品供给。
在三水市做生意没有落户口的商户怎么办?
好办!
凭借营业执照去所在居委会办理临时购物证明,一样的能够满足生活必需品的供给。
不是小老板是打工仔怎么办?
也好办!
那就得由雇工单位出证明去派出所办暂住证,凭借暂住证购买。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