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十三章 盛会(第 2/2 页)

    李恪郑重地回道:“十年前,吐蕃王室突遭变故,前赞普遇刺,松赞干布十三岁登基为王,短短十载内再兴吐蕃,一统高原,他靠的可不尽是别国的恩泽。吐蕃靠的既是独居高原的地势,更是英主临国,贤臣应命,我大唐如果与他和亲,不过锦上添花,多给他十载时间全定高原而已。”

    对于松赞干布和吐蕃,李恪从始至终都不敢有半分轻视,甚至在李恪的眼中,吐蕃对于大唐的威胁更在当年颉利执掌的突厥之下。

    若论兵力,自然是昔年的突厥远胜吐蕃,但颉利狂妄自大,而松赞干布谦逊恭谨;突厥由盛而衰,人心涣散,而吐蕃由衰而盛,上下一心,更为难得的是吐蕃独据地利,想要灭之殊为不易。

    武媚娘看着李恪一脸郑重的模样,竟一下子“噗嗤”笑了出来。

    李恪见状,不解地问道:“本宫同你说的可都是正事,媚娘在笑些什么?”

    武媚娘对李恪问道:“太子口口声声都说松赞干布年少英才,可天下年少而有才略者可有能出太子左右的?在媚娘看来纵然松赞干布再了得,不过一地之雄,又如何比肩太子。”

    李恪把松赞干布视作心腹大患,说得松赞干布如高原英主一般,但在武媚娘的眼中,松赞干布所为不过顺应大势而已,加之松赞干布自己颇有才略和诸臣辅弼,便有了今日的局面。但武媚娘觉得李恪却不同,李恪以庶子立嫡,翻朝中大势,可谓逆势而为,才更是难得。

    李恪听着武媚娘的话,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在与旁人的相较之中,这天下还有什么比自己的爱妻对自己的认可来的要更为重要和欣慰的。

    李恪握着武媚娘的手掌,用只有他们两才能听到的声音柔声道:“媚娘说的是,我大唐天朝,区区吐蕃何足为患,十五载之内,本宫便当为大唐,为璄儿的未来,扫去这个西南大患。”

    李恪为太子,将来李世民的皇位自然是要传于他的,而李璄又是李恪的嫡长子,将来若是李恪继位,李璄便是顺理成章的太子,李恪说为李璄扫去吐蕃这个西南大患,自然也说得通。

    就在李恪和武媚娘正说着话的时候,李世民终于也到了,但今日李世民的到场却在满朝文武中掀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因为这一次李世民并非一人到此,在李世民的身边,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人,此人正是李恪生母,贵妃杨氏。

    自打长孙皇后过世后,大唐后位空悬已有三载,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青梅竹马,对于长孙皇后有着独特的情感,旁人绝难代之,所以也一直没有另立新后。

    但国中无后,终究是有些不妥,朝中也有臣子向李世民提及此事,举议另立皇后,以安后宫,以安天下。

    后宫妃嫔,除皇后外以四妃为首,贵妃杨氏、淑妃韦氏、贤妃燕氏、还有德妃阴氏,而四妃之中又以贵妃为首。

    若是另立皇后,李恪生母贵妃杨氏自然就是当之无愧的皇后人选,一来杨氏本就是位仅此于皇后的贵妃,一直都帮着长孙皇后协理后宫,而且在长孙皇后仙逝之后也都是杨氏在打理后宫;二来杨氏长子李恪乃当朝太子,立杨妃为后名正言顺,绝无半分不妥。

    只是朝中虽一直有人向李世民提及此事,但李世民却不曾回应另立皇后之事,也叫旁人猜不出他的心思,只是今日当着天下邦国的面,如此正式的场合却又和杨氏一同出席,又不知是为何故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骗了康熙 我的谍战岁月 大唐腾飞之路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晋末长剑 我在现代留过学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不是吧君子也防 寒门崛起 蜀汉之庄稼汉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秘密部队之龙焱 万历明君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星海王座 北齐怪谈 沉溺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晋末长剑 诸天机缘从吞噬开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全唐诗 木叶之风暴之主 大清要完 世子妃 我在木叶练吐纳 撩神[快穿] 从冒名顶替县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