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十一章 弘农杨氏(第 2/2 页)

    所谓特进,散官之列,官拜正二品,唯以功德赐位特进者,位次三公,见礼如丞相。故而杨恭仁虽以辞官,却仍有官身,需以臣礼相见。

    杨恭仁年迈,李恪又有拉拢之心岂会要杨恭仁以大礼参拜。

    李恪见状,连忙箭步上前,扶起了正欲下拜的杨恭仁,对杨恭仁:“老国公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杨恭仁起身,看着李恪,对李恪笑道:“老臣见殿下之时,殿下尚是孩提,如今再见,殿下已是风度翩翩的少年郎了。”

    武德九年时,李世民继位,杨恭仁去宰相位,罢吏部尚书,改任雍州牧,为大半个关中名义上的首官,那日李恪请命北上,杨恭仁自也在大殿之中。

    不过李恪武德九年北上为质,杨恭仁致仕于贞观三年,而李恪贞观四年返京,故而自李恪北上之后,近七年来,杨恭仁还是初见李恪。

    李恪道:“老国公乃李恪母族长辈,本该早来拜见,无奈朝务在身,一直迁延至今,还望老国公勿怪。”

    杨恭仁闻言,忙道:“殿下言重了,殿下身兼数职,能借南下之机得空来见我这个赋闲的老朽,臣已不胜感激。”

    李恪笑道:“老国公自谦了,老国公虽已致仕引退,然老国公乃朝之干城,如今国务繁忙,父皇还时常当着李恪之面提及老国公,恐怕父皇早晚还需召见老国公商讨国事,”

    李恪所言,多半是嘴边的恭维之词,毕竟他的话谁又能去分清真假,难不成还去想李世民询问不成?

    杨恭仁自贞观三年致仕后,虽长居华阴,甚少在长安露面,但他对朝堂的关注却丝毫没有因此而减少。

    自打贞观四年,李恪回京后,他就从未断过对这个三皇子的关注。李恪之事,一桩桩,一件件,他都了若指掌,在他看来,李恪虽然年少,可却丝毫不简单,跟这样的小狐狸打交道,杨恭仁绝不会有丝毫的大意。

    杨恭仁知道李恪来此的心思,也知道李恪这么说的意思,但他却故意绕开话题道:“承蒙陛下错爱,老臣如今已是闲人一个,更兼老迈,朝中之事已无力也无心多问了。”

    李恪道:“老国公得我大唐两朝帝王看重,引为臂膀。岂不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言,老国公有济世安民之能,若是甘居华阴一地,岂非我大唐之失,天下之失,百姓之失?”

    杨恭仁摇了摇头,接着道:“臣已经老了,又无曹魏王之志,不敢多问朝中事,但能得晚年安泰足矣。”

    杨恭仁说话圆滑地厉害,简直滴水不漏,李恪有意把话题去往朝务之上去引,可杨恭仁却死活不接他的话,着实叫李恪有些无奈。

    不过既然杨恭仁左右不接李恪的话,李恪无法,也只得将话挑开了同他说。

    李恪问道:“老国公年迈,退居华阴,朝中之事兴许已无心过问,但杨家事,老国公总不会不管不顾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我在现代留过学 谍影:命令与征服 晋末长剑 不是吧君子也防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寒门崛起 我的谍战岁月 活埋大清朝 蜀汉之庄稼汉 大唐腾飞之路 大清要完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晋末长剑 民国之文豪崛起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江湖三女侠 撩神[快穿] 大汉帝国风云录 佣兵1929 斗罗:从俘获教皇比比东开始 洪荒之离线挂机十亿年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沉香雪 我在木叶练吐纳 谍影:命令与征服 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从冒名顶替县令开始 将军家的农门悍妻 古龙文集·小李飞刀(全9册) 星星眨着眼 大唐:长乐赖在我家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