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十章 御驾亲征(第 1/2 页)

    就事论事而言,如果真的要究前隋辽东之败的话,一非将之罪,二非兵之过,最大的原因就出在杨广这个皇帝的身上。

    杨广犯的错误很明显,但也很致命,无非也就是两处,其一:辽东区区边陲小国,竟动百万之师征伐,算上配合的民夫更超四百万,大军调动前后联营绵延一千余里,虽创前古未有之绩,但也给粮草供给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其二,以外行管内行,隋军阵中来护儿、周法尚、于仲文俱为名将,但隋炀帝却下令众将不得擅断,一应调兵之举均需杨广亲自过批,以致延误战机,生生拖到了断粮,惨败辽东。

    李靖和李世民的话都一语中的,看出了隋炀帝之败的根本所在,但李世民接下来说的却如平地惊雷,炸开了整个朝堂。

    若只以统帅之才而论,李世民绝对堪称当世名帅,用兵之能可比肩李靖,平一个高句丽自然不在话下,但李世民不是将,是君,区区一个高句丽哪有叫李世民御驾亲征的必要。

    皇帝御驾亲征,其中的风险不言自喻,一时间众臣的注意力已经不在东征与否上面了,而是李世民御驾亲征一事。

    李世民出身行伍,年轻时大唐统一天下,李世民也是率军四处征伐,鲜尝败绩,但那时李世民年轻,而且还不是皇帝,自然可以,但现在李世民居天下之重,又岂能冒此等风险,哪怕面对的是区区一个高句丽,但沙场无情,瞬息万变,谁都没个准数的。

    李世民之言才出,杜如晦当先劝道:“辽东狂肆? 或可一征? 但是陛下御驾亲征之事万万不可,陛下身肩天下之重? 岂能轻置于险地? 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国不可一日无君,望陛下收回成命。”

    有了杜如晦开头? 朝中群臣也纷纷出列,一时间朝中拜倒了一片? 俱是劝阻李世民不可御驾亲征的。

    李世民看着拜在殿下的群臣? 道:“区区一个高句丽,何至于是险地?”

    杜如晦道:“沙场之中,流矢无眼,哪有什么万无一失的? 正所谓君子尚不立危墙? 况乎我大唐天子,天下不可无君,万事还需陛下定夺,陛下岂能不镇京中。”

    其实对于此次御驾亲征之事,李世民是早有打算的? 可不是临时兴起,一时决断的。

    自打武德九年? 李世民登基为帝后,他便不曾再亲临战阵。但李世民终究是行伍出身? 马上皇帝,看着大唐外战连捷? 时常也梦回沙场? 心中也难免发痒? 想要一试往昔的风采。

    今年的李世民已经年近五旬,近来身子骨觉着越发地不比从前,若是此次他不能御驾亲征,只怕以后也再无机会了,此番高句丽作乱,也和了李世民的心意。

    而且李世民昔年马上平天下,常冲杀于战阵,又怎会不知沙场之险,他以往不敢御驾亲征是因为太子还不成熟,还不能独当大任。

    但现在不同了,现在的太子李恪已经成熟,无论军务还是朝务都可处置得当,朝中百官也无可指摘,就算李世民即刻传位,李世民也相信李恪能够应付地来,这就给了李世民御驾亲征的底气。

    李世民道:“这有何妨,就算朕不在长安,还有太子监国,此次朕亲征高句丽,正可给太子一个历练的机会,有何不妥。”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晋末长剑 骗了康熙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寒门崛起 大唐腾飞之路 大清要完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大明烟火 我的谍战岁月 不是吧君子也防 蜀汉之庄稼汉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万历明君 晋末长剑 沉溺 秘密部队之龙焱 希腊神话 机战之无限边境 星海王座 撩神[快穿] 大清要完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办公室潜规则 儒道之天下霸主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汉帝国风云录 诸天机缘从吞噬开始 佣兵1929 明末逐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