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398章 没缘分(第 2/3 页)

    其实文艺片,其实要比商业片更娇气。除了商业片需要的资金人才外,还需要眼光独到的电影投资人和经验丰富的发行人。这样的专业人才,都是在成熟的电影工业中浸润成长起来的,不是电影学院几节课就能培养出来的。

    内地电影市场的火爆,使得市场上愿意投资电影的人可谓多如牛毛,但专业的电影投资人却寥若晨星。绝大多数投资者只是看到电影市场看似红火,希望能来分一杯羹。

    投一部赚钱的电影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而文艺电影恰恰很难赚钱。于是就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导演的电影无数人挤破头去投资,张猛的电影却怎么也找不到任何投资。

    文艺片是一种理想,甚至是某种信仰。就连王晶这样的赚钱机器也会为许安华的坚持买单。当然王胖子也心知肚明,这笔钱投出去,就当打水漂了。

    只要电影能引起大家一些思考和讨论,赔钱我也觉得特别值,有这种心态才能玩文艺片。

    丁诚有时候也不太理解,现在这种环境既缺少专业的投资人和发行人,导演也经常拍到哪儿就算哪儿,但内地文艺电影为什么如野草般倔强生长?

    想来想去可能只有一个理由:文艺导演非常坚持!

    从某种角度讲,这算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如果不是坚持,张猛在剧组账上只剩47块时就应该放弃了。

    徐浩峰的处女作《倭寇的踪迹》也曾经入围威尼斯关注单元,当年那部有些另类的武侠电影在海外电影节上备受青睐,甚至被认为是开创武侠电影的新流派,他也被外媒冠以大陆的胡金铨的称号。

    然而在内地上映却两极分化的严重,首映就有观众当面向他提问:“这部电影究竟想表达什么呢,我真的没有看懂。”

    一边解释电影讲的是关于高尚的故事,一边重申自己的坚持:不关心票房、继续拍这种风格的电影。

    别说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就连吴宇森、许安华、吴君如都一样头疼。王晶甚至宣称:文艺电影没一部赚钱的。

    直到他投资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在金像奖上包揽四项大奖,吃瓜群众才大呼道:这难道就是那个王晶?

    之所以投资文艺电影,真的不是为沽名钓誉,因为很多片子他连名字都不挂,生怕自己烂片之王的招牌会影响观众,只是真心觉得好剧本不应该被埋没。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顶级诱捕公式 慢性沉迷 谁把谁当真 上瘾 娇瘾 仵作惊华 温柔予你 刺青 专属深爱 他喜欢你很久了 偏执狂 攻玉 夜行歌 殿下让我还他清白 温香艳玉 宠她 最后一只瓢虫 择木而栖 魔种降临 当年铁甲动帝王(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