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都给我滚!(第 2/4 页)
可惜最后还是伤重离世,第一次感觉生命的无常残酷。
妻子从出事后便守在隧道边,受尽委屈,在自己绝望时还软硬兼施支持打气,让丈夫撑过最难熬的时期。
吴达洙饰演的救援队队长更是正能量的代表,始终在为救人而努力,陪他喝尿还在其次,正是他最后关头的坚持给自己一线生机。
但更深层次正如金成勋所言:这是在人类所遭遇的灾难状况下,更进一步通过灾难展现社会的黑暗面。
不让人哭笑不得,又恨得牙根直痒。
可以说比起自己绝境求生的单纯,镜头外的众生相更淋漓尽致。
政治家轮番拉着受害者家属拍照留影,试图留下关注民生的印象,把这个当做一场政治作秀……
商人露出嗜血唯利的本质,生怕耽误另外一条隧道的进程,视生命如同草芥,极力怂恿家属签订放弃救援合同……
媒体从开始只为抓眼球提高收视率,给隧道中的自己打电话丝毫不在意生死,甚至还计算隧道求生时间,看是否打破世界吉尼斯纪录……
“这就是著名的电车难题。”金成勋笑道:“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
“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你是否应拉杆?”
丁诚也没有答案,这种两难选择在剧情随处可见,比如安排大雪封山,救援队长要除雪车,但市政部门告诉他,市里已出现50多次车祸和相关伤亡,所以除雪车都调走了。
全部市民和一个人,哪个重要?
救援人员在工作中不幸遇难,舆论指责向着妻子扑面而来,救一个人而牺牲其他人,而且还有可能牺牲更多人,还要不要坚持救?
城建单位因为救援遭受重大经济损失,负责人为此慷慨陈词,上升到国家损失层面,你是决策者,怎么权衡?
硬生生把观众绑架到一个两难抉择中,隧道外的人,每个人心里都开着一辆电车,作为观众,你会选择开往哪条轨道?
一只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