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九三三章 好色(第 2/4 页)

    处理完累人的军务大政,崇祯皇帝扫视跪在地上的众人一眼,随口问了一句。

    良久,见无人回应,于是接着说道:“若无事,外臣就散了吧。方才朕所定诸事,内阁尽快拟旨,司礼监不准耽搁,就这两日,尽快传旨下去。”

    “臣等遵旨!”

    几个方才如同土偶泥塑一样的内阁大臣,如张四知、陈演、魏照乘,听见崇祯皇帝的这个话,如蒙大赦,立刻一骨碌爬了起来,躬身退出大殿外。

    陈新甲还想说些什么,但是终究没有开口,而是跟着其他人一同退了出去。

    一时间,大殿之中就剩下高时明、王德化和王承恩三个内臣大珰了。

    等到外臣离去,崇祯皇帝并没马上离开,而是长叹了一声,看了看留在原地的三个大太监,说道:

    “你们说,杨振那边会老实接旨吗?金海镇肯出一半兵马,自筹粮饷南下助剿流贼吗?”

    内臣不许干政,是明朝的规矩。

    虽然执行的不怎么样,但的确从明初开始,就定下了这样的规矩。

    这两年,崇祯皇帝接受了朝中大臣的建议,陆续撤回了派驻各地的监军太监,其实也是这种规矩的体现。

    但是,如果皇帝自己主动开口询问,内臣不得不回答,那就不在内臣干政之列了。

    事实上,就是换汤不换药而已。

    然而,外臣们的主要目的,也不在内臣干政不干政,而是要将内臣限制在他们该在的地方,也就是限制在宫里或者皇家事务上。

    所以,要不要内臣参政议政,实际上完全取决于皇帝本人。

    这两年,崇祯皇帝撤回了派驻各地的监军太监以后,其实很快就觉得不对了。

    对他来说,朝中文官私心太重,既不可信,也不可靠,让这些文官监军,军队就可能不听朝廷号令,从而失去控制。

    但是他下旨撤回内臣监军至今,满打满算也才一年而已,实在不好自己打自己的脸,重新将它恢复起来。

    只不过在他的心里面,已经再次加强了一种认识,还是身边的这些太监们更可靠一些。

    所以有些不便于跟外臣商议的事情,往往就跟身边的这几个内臣大珰议论。

    此时此刻,外臣们走了以后,崇祯皇帝就把自己心里面的一些疑问说了出来。

    而在场的三个大太监当中,就有与关系密切的司礼监首席秉笔主管东厂兼提督京营太监王德化。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小老板 万历明君 晋末长剑 大魏宫廷 末日走私商 我家娘子,不对劲 圣女请安分 大秦之开局获得王者系统 江湖三女侠 回到明朝当朱标 大明话事人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沉溺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我的谍战岁月 天下枭雄 我的公公叫康熙 地下城降临,我成了魔王执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