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读书人的雅事(第 3/4 页)
“王八都爬出来了!”苏颂没少因为喜欢营造而被嘲笑,看到往日嘲笑他的同僚丢人现眼,颇有幸灾乐祸的味道。
可这话李逵听了一点都不好,朝堂上的重臣,恐怕真没有心思去琢磨设计镇国神器,就是喜欢也不会搞什么火炮设计大赛。而皇帝一旦有意大张旗鼓,并赋予镇国神器的威名,势必有不少人会加入其中出谋划策。要是思路对,想法何以实现倒也罢了。关键是,李逵笃定这帮人是来帮倒忙的。
但有不少老么卡眼,退居二线,享受着殊荣,却一心想着名垂青史的老头子。这对李逵来说,才是最难对付的人群。
“老大人,您得帮我。”
苏颂果然上道,给了李逵一份名单道:“老夫猜测也就这么多人,官职小的不用给面子,直接仍了他们的图样。有几位不好对付,年纪大了,脾气也不小,万一吵起来,气死了,你也脱不了干系。不过老夫可以帮你。”
“多谢老大人。”李逵急忙道谢。
苏颂伸手拦住李逵,悠悠道:“不过老夫的设计……”
“还是不成!”李逵比划道:“斥力很大,如此高的炮架子,会被掀翻的。而且炮管多了,会引起震荡,点一次就会散架。”
“你这小子,好不明事理。难不成你弄出来的火炮比八角床弩的斥里还大吗?”苏颂不服气道。
李逵正色道:“大,要大得多。”
对于老科学家来说,严谨才是说服他们最好的办法。苏颂眨巴了几下干涩的眼皮,问:“不骗我!”
“不敢!”
“算了,看来名垂青史要和老夫无缘了。”
李逵顿时无语,似乎人活着总逃不过名和利两个字,苏颂以前多正派的一个人。当年因为神宗皇帝要任命李定为监察御史,身为翰林学士知诰命的苏颂主要职责就是写圣旨,但他接到了皇帝的命令之后,硬是顶着神宗皇帝的怒火不答应,说:“李定是小人,不配当监察御史。”
李定不是别人,就是陷害苏轼,主导乌台诗案的御史之一。
可见,苏颂的性格是非常正派的人。而且,他资历也老。庆历新政的时候,他虽然官小,但也是极力支持新政的官员。正因为官小,苏颂才没有被波及到。熙宁变法,也就是王安石变法的时候,苏颂已经位居翰林学士,他一开始也是支持变法的,可是硬生生的被逼到了保守派的阵营之中。可见变法派当年做的有多么过分。
接连数日,李逵游走在众多脾气古怪,性格执拗,思路清奇的老大人宅邸之间。
说服一个,冒起来一个。
让他烦不胜烦。
可这帮老头吧,算是一辈子为大宋兢兢业业的老臣,做官没精力了才告老请辞。因为皇帝挽留才留在京城。
能被皇帝挽留的,都不是一般身份。
当然,这帮老头也不是一点眼力见都没有,光知道倚老卖老的货色。都是久经考验的官场老手,知道年轻人火气大,糖衣炮弹一发接着一发朝着李逵射来,有介绍名优名伶的,有将心头好和李逵分享的,还有送舞女团,文玩古物,风雅之物数不胜数。
可是李逵压根就不敢要啊!
这日忙活了一天回家之后,李逵心情稍稍定了定神,躺在院子里半死不活的喘气。
这日子没法过了了,比战场厮杀都要累人。
迷迷糊糊间在回廊下似睡似醒,耳畔就听到吵架的声音:“小二,哥哥今日帮你去探探路,你别生气,等改日哥哥发财了,带你一起去。”
“重色亲友的家伙,我再也不信你了!再说了,那地方有钱也没用。”
阮小二愤懑的抱怨,终于爆发了。对李邦彦高声道:“爷们要你这不讲信用的家伙割袍断义,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不能够,你离了我信,但是你能离了咱们家大人?”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