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246章 县试第一(第 3/4 页)

    他经过上一场,已经发现了沂水县士子的真实水平。解试堪忧,省试无望。至于原先沂水县的士子领袖谭敏,简直就是个笑话。

    乞丐群里的富豪。

    老弱病残中的猛将。

    都不知道怎么说他,还长着一颗琉璃心,一碰就要碎。

    至于李逵,周元算是看出来了,这小子心思不单纯,想得第一。当然,这是好事,当老师的应该支持。可问题是场合不对,边上还有个外人,周元不耐烦的摆摆手道:“回去之后好好准备,县试之后按老规矩,来县衙读书。”

    “我!”

    李逵臊眉耷眼的离开了。他只不过想要得个第一。状元,省元他不指望了,也指望不上。就连解元对他来说也不容易。好不容易下场参加科举,他就想要得个第一,县试虽然规格差一点,但他也不嫌弃!

    李逵走后,县学教授邹选笑着将李逵的考卷递给了周元,开口道:“县尊,李逵的策当得第一。”

    周元惊愕的抬头,随即视线落在了李逵的试卷上。忽然间,有点不解,似乎李逵的卷子是在他的指导下写出来的卷子。按理说,这也不奇怪。题目都是陈年的策论,不敢说大宋所有的士子吧,至少两成参加科举的士子都会将最近几年的省试殿试的题目做一遍。

    有的甚至会一遍遍的修改,直到自己满意。

    可让他奇怪的是,自己压根就没有指导过李逵写策论。为什么试卷上有浓烈的自己的风格。也不对,不是自己的风格,而是柳宗元的风格。

    大宋科举,自从欧阳修主考丁酉科之后,复古的文章大受欢迎。而韩愈和柳宗元,无疑是最被推崇的大家。

    周元崇拜柳宗元,自然文风上会不知不觉的倾向于柳宗元的路数。

    可李逵压根就没有受过自己的指点,怎么也会朝着自己的路数走?

    这让周元百思不得其解。

    很快,李云也考好了,他小心翼翼的将考卷递给了周元,然后眼巴巴的看着周元,就是不走。周元看着纳闷,不解道:“李云,为何滞留考场?”

    “师伯,你就不看看我都得第几?能比李逵好吗?”李云的小心思很单纯,他只要比过李逵就心满意足了。

    周元真不知道该说什么,李逵且不说,天分是有的。可是对于李云,周元从来都没有看出这小子有什么读书的天分。至于上一轮靠论让这小子瞎猫撞上了死耗子,得了个第二,已经是破天荒的运气,难不成这小子也想县试考第一不成?

    对于小师弟收李云为弟子,周元一直觉得……这很符合苏门的传统。

    当然,老师苏轼也不是一直都会看错人,尤其是对文章诗词上,大宋能超越苏轼的人真没有。在这方面,老师看错的可能性很小。这也是为什么苏轼的弟子之中有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等才学顶尖的饱学之士。唯独让人担心的就是一点,苏轼经常会脑子一抽,给自己下药,认定对方是好人的同时,还认定对方是可造之材。这方面,教训比较惨痛。随着年龄的增长,苏轼也不像年轻的时候那么好骗了。但是苏过,毕竟太年轻了一点,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显然,周元笃定苏过是被李云外表憨厚的模样给迷惑了。

    相比弟子,周元对师侄到没有像李逵那样严厉,随手拿起卷子,看了起来。还是之前省试的考题,平日里士子大都会做过。可以说,周元的这次县试的策,基本上考的不是沂水学子的临场能力。而是考士子们修改文章的能力。

    既然是老题,平日多半会做过。做过之后,自然会修改。

    这么做的唯一好处就是,策论的试卷会好看很多。只要不会像论一样,文章多半是不堪入目的胡乱堆砌。

    一篇策论而已,没多久他就看完了。

    看完是看完了,但对周元来说,心头顿起波澜。为什么连李云的卷子也让他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参与了其中,指导其私下做题。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江湖三女侠 风声 晋末长剑 天下枭雄 北齐怪谈 万历明君 王者至尊小说 希腊神话 1918远东战云 带着咸鱼系统打鬼子 妖尾的文字魔法 嬉游花丛 机战之无限边境 斗罗之墨竹剑 圣女请安分 我是不是见过你 召唤之绝世帝王 大清巨鳄 不许没收我的人籍 大周守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