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脑子被门板夹了(第 2/4 页)
早朝错过了,皇帝派遣供奉官来询问,章授只能说:“家父没起来。”
毕竟是老年人了,岁月不饶人。
这一睡,睡了一天一夜。等到掌灯的时候,章惇让儿子章授拿来了李逵写的炼钢折子,就着灯光看了起来。从洗煤,到炼焦,然后到筛选矿石,将矿石打碎,最后投入小高炉。至于像一些基本的耐火砖之类的李逵根本就没写。
毕竟,大宋已经能规模化炼铁,要是没有耐火砖,怎么可能建造炼铁炉?
至于耐火砖是否合格,是否能够适应炼钢的需求,这就不是李逵该去考虑的事了。
章惇看着李逵的条陈,似乎有点意思。可他又很怀疑,这样的路子就能出钢了?钢可是要比精铁更金贵的商品,要是如此简单就能办到,岂不是说大宋的军队武器能够提升好几个台阶?
不信是不信,但当他抬头看向了油灯的时候,他迟疑了。
章家有钱,不缺点灯的钱。以前用的都是蜡烛,还是加过香料的蜡烛,气味芬芳且明亮,也没有多少烟熏。
可自从煤油作为东京汴梁很常用的照明之物之后,章家也开始用了起来。
价格不贵,但是火光可以调节,不像是蜡烛,多大的灯芯,就多大的火苗。煤油可以通过拉长灯芯,增加火苗的高度,从而让光更亮一些。
“授儿,你说为何在李逵之前,没有人去想过黑油可以提炼成煤油,使用起来如此方便?”
章惇突兀的问话,让章授很无语。李逵赚钱是把好手,从雪花盐到煤油,都是他捞钱的手段。可要说道理,他哪儿知道道理?他要是知道了其中的奥秘,岂不是他成章百万了吗?
至于说唐朝宫廷技术?
章授第一个不信。连他都认为是幌子,足可见得可信度有多低了吧?真要是唐朝就有了的技术,哪怕是在宫廷里,可昭文馆里的史料没有任何记录,就是巨大的疑点。而且唐朝的武器死贵死贵的,甚至有些武器贵到连主人殉葬都不允许。可见,唐朝的钢铁,得来肯定不容易。
章授恭敬道:“父亲,你还在为李逵的条陈费解?”
“不是费解,而是担忧。”
“担忧?”
章授迟疑道:“父亲怕李逵此法能大行其道?”
“这么说吧?我宁愿李逵糊弄老夫,也不愿老夫随便逼他一下子,就能挤出点让人惊诧的技艺,显得老夫很无能。同时,这会让老夫看不出李逵的深浅,这小子本来就滑不溜秋的,一不留神,恐怕就失去了控制。”章惇叹气道,任何大佬都不会喜欢随时随地都会失控的手下,哪怕这个手下确实立功无数。
这个话题,章授也回答不了。只好沉默不说话。
好在章惇不过是感慨,随后让儿子章授去叫人:“将铁监正郑琦给老夫叫来。”
不到半个时辰,就在章惇就着小米粥吃咸菜的功夫,铁监郑琦慌慌张张的来到了相府。他虽说也是正四品的官员,执掌大宋的铁矿和炼铁工坊。但实际上,他还没有受到过章惇的独自传唤,冷不丁让他去相府,不免战战兢兢,还以为铁监出了什么大纰漏出来了,引起了章相的注意。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