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金缮修复(第一更)(第 3/4 页)
向南愣了一下,随即笑道:“你自己不就是古陶瓷修复师?怎么还要我来?”
“对方要求采用金缮工艺修复技术。”
姚嘉莹的脸上略有些无奈的表情,淡笑道,“我们姚家对这个并不是很擅长。”
说着,她又补充道,“当然,不擅长不代表不能做,但这件现代紫砂壶,也是大师作品,价值不菲,而且顾客要求很高,我们不想随意糊弄,毁了一件上好的紫砂壶。”
金缮这个词,在倭国语中称为“kintsukuroi”。
实际上,金缮源自于华夏,在本质上,还是属于修复的范畴。
金缮修复是一种传承古代的金漆陶瓷修补技艺,可以将破碎的器皿,粘接好之后,再在接缝处用金粉进行绘画。
用金缮修复,多数人看到的是金漆或漆色的装饰效果,很少有人关注漆在结构基础上起的作用,漆的粘性大,稳定,关键是这样的天然黏合剂没有化学污染。
所以,金缮工艺也被人称之为漆缮工艺。
只是,经过时代的变迁和制瓷业的发展,瓷器的胎体越发地细腻坚实,使得金缮修复工艺在华夏逐渐没落,反而在海外倭国、交趾、星岛等地发扬壮大,而且都有了各自的金缮流派。
中倭地理位置相近,且倭国几千年来的日用陶瓷发展中,一直以陶器阶段为主导。
因此倭国具有几千年的金缮历史。
在倭国,金缮一词,被称作为“金继”,主要流派有“蚊足”、“无衣”、“百川”三大流派。
其中,以“无衣”流派修复最为精彩,被称作为艺术上的再创作。
倭国、交趾、星城、米国、澳洲等华夏、倭国、大韩等三国移民较多的国家,金缮修复工艺都是有段位考级的。
比如倭国金缮的段位考级,就被分为了九段,每一段都有详细而明确的技能水准描述,其中第九段金缮修复师,已经被称之为“国宝级”。
而华夏国内的金缮修复工艺,基本上都是口口相传为主,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因此,在国内并没有段位之分。
“那你怎么就找上了我?你好像没见过我用金缮工艺修复过残损的陶瓷器物吧?”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