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十一章 识趣(第 2/3 页)

    天子要是坚持,说不定就会有几个文官在未央宫里撞柱子。

    因此太康天子很聪明的没有与尚书台商议,而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用各种理由着手准备,等到准备的差不多的时候,再跟尚书台开口,事情多半就能做的下去。

    尤其是如今已经是太康八年,天子也不是刚登基的天子了,如今的天子,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把控朝局。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尚书台的宰相们,直到现在还不清楚,自己的皇帝陛下,究竟想要干什么。

    不过凭借这几年皇帝的种种行为,他们也可以猜出来皇帝大概的意图了。

    李信坐在座位上缓缓的喝了口茶,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他才开口道:“浩然公,非是李信有意瞒你,但是既然陛下都没有与尚书台说,我在这里与浩然公说,未免有些不太合适……”

    “浩然公等一等就是,等过些日子,自然就清楚了。”

    张渠坐在主位上,闭上了眼睛。

    “李侯爷,老夫已经上书致仕了。”

    李信猛然一惊,抬头看向这个貌不惊人的老头子,开口道:“浩然公精神矍铄,何以在这种时候……”

    这位尚书左仆射缓缓睁开眼睛,自嘲一笑:“李侯爷也清楚,老夫是旧朝的宰相,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老夫七八年前就应该回家里养老,之所以能在京城里多待了八年,有一大半是因为先帝的那份诏书。”

    朝廷里固然有人是三朝元老甚至是四朝元老,但是很少有宰辅从一个皇帝到下一个皇帝仍旧是宰辅的,一般新帝登基,别的臣子都可以不换,宰辅重臣基本都是要用自己亲自提拔的。

    要不然,会用的不顺手。

    但是张渠却是一个例外,他是承德朝的宰相,在太康朝却依旧是宰相,而且还做了八年的宰相。

    “因为这份诏书,老夫这些年还挨了不少骂。”

    说到这里,张渠眯着眼睛说道:“如今,陛下已经不需要我这个看过诏书的人了,老夫自然要识趣一些,趁着还能动弹,拖着残躯回故乡落叶归根。”

    当年亲自从那个盒子里取出先帝诏书的,一共是两个人,一个是至今仍旧在昭陵守陵的老太监陈矩,另一个就是眼前的这位张浩然。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史上第一佛修 晋末长剑 末日走私商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斗罗御兽收服小舞当兔女仆 天下枭雄 沉溺 江湖三女侠 步步高升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你们用枪我用弓[电竞] 斗罗之空棍 四合院之我傻柱不做好人 召唤之绝世帝王 苟出一个盛唐 重生之颠覆大宋 秘密部队之龙焱 我在民国打酱油 谋断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