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王猛之愁 膝下佳儿(第 3/4 页)
待张玉看完之后,她倒不急着点评,对王永说道:“永儿,把你的卷子给我看看。”
王永闻言,这才上前将卷子交给张玉,说道:“请母亲批阅。”
张玉接过来又看了一会儿,说道:“今日你们的文章我就不做点评了,换你们父亲来看。”
说着张玉拿着两张纸朝王猛走去,说道:“夫君,来看看永儿和休儿作的文章吧。”
王永和王休这才意识到王猛到来,一同转过身去,行礼道:“孩儿给父亲、伯父、二娘请安。”
王猛嗯了一声,将王瑶抱给静姝,便开始看了起来,他先看的是王永写的文章,开始读起来倒也不觉有奇,与平常十几岁的年轻人的见识也没什么不同,总的来说也就中规中矩。
可是在王猛看到“综上论之,孔子言仁,孟子申义,虽名不同,而实一也,何也?时世异耶!盖使孟子居孔子之世,言仁而不言义,孔子亦然。故法无陈法,用之得时则兴,用之非时则废,此常理也。”之时。
王猛对王永的认识已经发了变化,他发现王永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再只让他在家里学习了,应该让他到外面去见识一下世面。
不过王猛并没有马上就说出来,而是将王永的那篇文章放在了一旁,又看起了王休写的那篇文章。
只见王休所写与王永的内容大不相同,王永写的是儒家典籍,而王休写得却是诸子兵法。别看王休小小年纪,还不到九岁,可却十分喜爱阅读兵书,什么《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甚至是魏武帝所作之《孙子解略》都曾拿来看过。
不过这看是一回事,写又是一回事,王休年纪毕竟太小,文章中多是引经据典,而少有他自己的见解,与王永所作相比,显得稍有不足。
王猛看完之后,对两人说道:“不错,永儿和休儿写得都不错,看来近来读书都用了功。永儿能不拘泥于经义,散于思考,值得表扬。而休儿爱读兵书,也并非不可,只是兵之一事,最为无形,要想专研得透,还得要用心苦读,善于思变才行,不过休儿年龄还小,能写出如此文章,已算是很好的了。”
两人得到王猛的夸奖,俱都十分高兴,齐声道:“谢父亲夸奖。”
王猛放下两张卷子,说道:“你们俩出去玩会儿吧,我和你娘亲有事要说。”
说完,王猛又对静姝道:“让瑶儿也和他们一起去玩吧。”
等三个孩子走了之后,张玉问道:“夫君有什么事?还得要把孩子支走才说?”
王猛道:“本来我也没想起这事,只是方才读了永儿的文章,才突然想起永儿今年已满十四岁了,要在平常人家,都已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了。而永儿现在还只是在家中受业,故我想与玉儿商量一下,是不是让永儿到太学里去见识下世面,增长下学识。”
张玉作为母亲,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到太学去学习,只是还有些担心,张玉道:“能进太学读书,那自是永儿的福分,只是不知永儿是否能比得上从各郡县举荐的青年才俊,到时要是污了夫君的名声,那就不好了。”
王猛道:“这要进太学,虽然只要我一句话,但就凭永儿今天写的文章,也能看出他是不会走捷径的,只要他想进太学,我就给他报名,让他去参加选举考试,能不能进,就要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张玉正要回话,突然王永便从门外跑了进来,激动的道:“孩儿愿去,孩儿愿去,还请父亲为孩儿报名。”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