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四章 来自东筦的简讯(第 2/4 页)
香江的商人带来资金和设备,但对内地的环境心存忧虑,生怕随时被“和谐”,所以大多不敢携妻带子。
这些正值壮年的男人有钱有需求,这也成了面最现实的问题。
要知道,当初讲究“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一些官员为了招商引资,都能坐着小木盆半夜偷渡到香江去谈判。
现在为吸引投资者留在这里,对地下大宝剑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又算得了什么呢?
于是,东筦大宝剑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
不过,温州城”、“福键城”兴起不久,就因为其环境恶劣、功能单一被淘汰,这没法满足客人的需求,也影响客人体验感。
于是,善于创新和与时俱进的东筦本地老板迅速山寨了香江流行的夜总会,容纳世界各地的风俗,取长补短,便推出了大宝剑的最初模型。
简单地说,就是建一栋四五层的楼房,一楼是大堂,二三楼用来唱歌喝酒,四五楼是客房,提供特殊服务。
这时候的大宝剑还只是最初模样,什么冰火一条龙这些还没出现,但是依然能吸引不少客人过来。
巅峰时期,几乎每个工业区周边都能找到类似的配套,不过消费价格也极高,带陪酒小妹开一次房的价格至少在两千元。
对比当时东筦的最低工资标准,这无疑是天文数字。
再往后一点,随着电子工业兴起,原先在台湾的电子产业向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东筦转移,大批台商奔赴东筦。
台商比港商更讲究个人生活品质,于是东筦大宝剑业再次发生质变,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经验,结合本地特色,推出新的版本出来。
1997年,金融海啸,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东筦企业遭受重创。不少企业开始注重国际标准,引进标准化操作。
当时东筦大量工厂破产,部分失业女工因生活所迫从事大宝剑服务,壮大了东筦大宝剑行业。
作为大宝剑业消费主力的企业主们,这时才发现,其实标准化操作早都在东筦大宝剑业普及了,他们还没人家大宝剑老板们与时俱进。
于是在半是玩笑、半是学习的传播中,“东筦iso”一词开始流行,并成了东筦大宝剑的标签。
“莞式服务”胜在均质和高标准,引入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东筦从业者,既有从态度到流程的细节标准培训,又有服务后客人回馈和打分以决定收入的绩效考核,使每个客户都能得到“超出预期”的服务。
将标准化生产管理带入大宝剑行业,对有丰富制造业经验的东筦民营资本来说,完全是水到渠成之举。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