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十四章 山海厅会四方客(第 1/2 页)

    除了“破浪锥”这三字甚是妥帖,此舟名之为“迁星浮海”,也是再形象不过。

    所谓“浮海”者,是因为此舟并不如修道者常用的飞遁法器、法宝一样在空中飞遁,而是类同凡舟浮水而行。就连方才这许多金丹修士登舟,也无不是老老实实的从舷梯步入,而非驾云直上。

    这是因为荒海上有一极诡异的煞气名为“断绝邪炁”,此炁从水面上数丈至数百丈的空中莫名产生,涌动冲天。如果正中飞遁中的修士,那此人必定筋骨酸软,跌落水底。因此荒海海域内行走,除了探明了断绝邪炁规律、绘成图谱的少数地域,其余大多数地界都是不能任意飞遁的。

    此舟与凡舟相类又浮水而行,自然吃水极深,停泊靠岸也是一个问题。为此余玄宗数十名元婴真人发动移山填海的神通,掘断山脉,将水势引到两座陡峭的山崖断脉下。

    这两座断脉数千年前也是一处名为恒云岭的名胜,号称“中天横断,峻绝千仞”。如今却仅余两道狭长的山脊显现,正是发舟时看到的两道歪歪斜斜的码头堤岸。所谓的沧海桑田,也不过如此了。

    至于“迁星”,便是船头那巨大的牛角了。

    荒海幅员广阔,大致相当于四洲六海中的一洲之地。荒海内部重要岛屿之间自然有传送阵相连,但海内诸岛与陆地间却由于特殊原因无法构建法阵。

    余玄宗经历数千年的积累,建造了不知多少座“牵星子母阵”。子阵受母阵散发的星光感召,能够快速回归母阵阵基的位置,速度虽不如传送法阵转瞬即至,比之修士飞遁却不知道快了多少。

    “牵星子母阵”的母阵是一名为“迁星正位塔”的建筑,而子阵却是迁星浮海破浪锥上的巨大牛角,名为“映星晷”。每两座迁星塔相隔三十六万里,这也正是“牵星子母阵”星光阵力的传递距离。大舟不知经过多少接力棒的一般的传递,最终往返于容州荒海之间。

    大舟航行,数日功夫转瞬即过。

    归无咎在静室之中布下一个隔绝神识探查的小小法阵。调气养神,思考着《通灵显化真形图》中下一法该如何着手。

    按照道理说,名门大派的弟子,在灵形境中皆以一意上进为主,不会投身于雕虫之技。到了结成金丹之后,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功法与神通自然并行不悖。归无咎八品下的灵根,修炼之紧迫远胜于常人,自然没有更没有闲心修习什么外道法术。

    可是如越衡宗弟子,甚至所谓一等宗门的弟子,此辈在灵形境时受到的保护也足够到位,绝少有亲身蹈险的时候。而自己却要孤悬宗门之外,在灵形境中滞留相当长的时间。可以预见的是,这份修炼过程不会太顺利,少不了生死搏杀。

    尽管归无咎在法器、符箓一道可谓家底深厚,但自身战力才是最根本的倚仗。归无咎再三斟酌,最为可行的策略无过于发掘《通灵显化真形图》中那三千法的潜力。

    表面上看去,这三千法门内仅有有数的数十种威能宏大,作为“神通种子”的热门选择,至少也要到金丹二三重以后才能习得。其余大多法术不过是和凡俗间的魔术杂技类似,威力极小。

    但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些看似简陋朴略的术法,真的没有半分斗战之能吗?即便用以直接克敌制胜尚有不足,但在间不容发的战斗之下,或许一点小小的细节,便足以改变战局。

    归无咎现在考虑的,便是这些法术中是否有化拙为巧、别开生面的手段。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神话之后 剑来 大夏文圣 飞剑问道 仙逆 谋局 神秘复苏 最强兵王混花都 中州录 不朽凡人 洪荒:截教副教主 过河卒 武圣!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志怪书 我师叔是林正英 修真门派掌门路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乡野超级仙农 剑啸灵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