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四章 半为同门半为师(第 1/2 页)

    茫茫海天之间,孤峰峭拔,云雾缭绕。一百零八座大山回环阵列,成苍龙之象。

    其中艮位之上,有一宏伟山峦,名为南屏山。

    一道瀑流从南屏山主峰碧云峰倾泻而下,喷雪奔雷,腾空振荡,如玉龙乱舞。聚成水流,沿着白莲峰、墨烟峰、盘炉峰等一路南下,直至第七峰紫雾峰方止,汇成方圆千丈的一泓深碧如黛。

    现在正是卯时三刻,旭日初升,水面上亦泛起点点清光,滉漾不定。湖心深处隐隐约约有飞鸟栖息,只是为茫茫雾气所阻,看不得分明。唯有断断续续的清亮鹤唳与长喙啄水之声昭示着它们的存在。

    湖边是一片半圆形宏阔道场,森严宁谧。此时隐隐约约可见近百个人影面向东方,盘膝而坐。若有深明道法之士,一眼便能看出天地间的灵机正在产生极其微妙的变化,眼前这些人实在服气餐霞,吐故纳新,炼化天地精气。

    《原始经》有云:一气冥运,万物化生。

    自上古以来,各家各派的修真法门如同天上繁星,不可胜计。

    但修炼到练气驻形的圆满之境---金丹境之前,服食天地灵气都是修炼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所差者不过是法门精粗不一,高下有别。

    越衡宗冲霄阁弟子迈过“淬凡四关”之后所修炼的《九元书》,由直指大道的根本经典《通灵显化真形图》演化而来,堪称真气境修行的至善法门。

    修习这一功法者,要求每隔十四日,朝阳初升之时,采取一元之气在这十四日内徐徐炼化。如果过关,即为一转轮,十四日后依照生克变化,阴阳五行之次第,炼化第二道元气。如道法的领悟有所偏差,或心境有所错乱,或气机不能相续,则要多费上十四日功夫,重新来过。待天干之数一一遍历,历时一百四十天,十转轮首尾相续,可以突破一重真气之境。

    如果每一步都未曾行差踏错,历时三年零六个月,便可令一名迈过“淬凡四关”、初踏仙途的修行者,修炼完真气九重,进而准备冲击灵形境界。这种以最快速度步入灵形的天才,又被称为“小自在境”修士。

    失败的轮次愈少,自然意味着道法愈纯,领悟愈透。突破灵形境界后根基也就愈佳。

    冲霄阁弟子灵根卓异,悟性也大都超凡,领悟这《九元书》的道法当然也不算困难。再者即便道法理解有未能尽圆之处,只要勇猛精进,多半也能够勉强破关。因此多数弟子只偶尔在有限的几个的转轮内偶遭小挫而已。

    由古至今,十之六七的冲霄阁弟子均是能够把失败重修的轮次控制在十二次之内,用四年不到的时间完成真气九重的修行。即便偶有受挫较多的,失败的轮次也不会超过三分之一,历时五载得以完功。至于那所向披靡、以“小自在境”完成修行的卓异人物,也并不罕见。

    半个时辰之后,天光遥遥,交映左右,随着“铛”的一声悠远钟声映彻山谷,众弟子皆从入定中醒来,昭示着今日的行功时间宣告结束。

    道场上的个个身影长身而起,由静而动,错落有致,只是均还在道场中转悠,并不离去。

    按照往日,行功时间一到,众位弟子各自自便。要么赶着回洞府修炼,要么钻研道册,交流心得,要不漫步山水,陶冶道心。更有关系要好的三三两两小聚一番,联络感情。只是今天不知何故,众人只在近处走动,却并不脱离道场范围。

    片刻功夫,道场中的人物渐渐分开,分成两拨。

    约莫二十余人汇成零散一片,这一群人看似年纪未满双十,有男有女,稀稀落落,有的相互致意攀谈,有的默然独立,有的悠悠漫步。边上的数个人影中,正中一个雄峻巍然,身量高大却气度谨严,在这群人中风度拔群。除了身旁不远处有二人似乎正相互攀谈外,其他人行走时有意无意的从他身边避过,一副敬而远之的模样。

    这一群人虽然表面看去互动交流还算频繁,但是却给人一种奇异的感觉,仿佛每一个人都像画卷中的一座山峰,构成一个峥嵘的个体,与自己以外的其他人保持着广漠的距离。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彼岸之主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武圣! 志怪书 魔门败类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玄鉴仙族 过河卒 剑啸灵霄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五仙门 你们修仙,我种田 叩问仙道 仙人消失之后 山河志异 修仙琐录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最多阅读 剑来 武圣! 彼岸之主 中州录 左冷禅 旁门左道:从乱葬岗开始 卧虎藏龙 为龙之道 过河卒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志怪书 仙逆 青衿问道 神话之后 阵问长生 仙父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我在明朝当衙内 仙人消失之后 冰河洗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