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选择战船(第 2/3 页)
那翻地的老汉,看到晁盖立马就过来了,怯生生的问:“您就是晁家村晁保正吧。”
“是我,您老认识我。”晁盖问。
“我们村有从你那赊牛的,我就是想问问您,什么时候会再有牛赊啊,我家三十亩地,你就放心吧,我们会把牛当亲爹伺候的。”
晁盖摇摇头道:“最近恐怕是很难有了,且不说财力是否够了,牛这东西难大批量的收购到。”
老人点点头表示理解:“也没事,等有小牛了我们买小的吧。”
“马匹还是有的,过段时间你们赊两匹马不是更好吗,耕地拉车农活基本都能干,还可以骑乘。”晁盖道。
“有马匹可以赊?”老人家很吃惊,“只是马吃的东西比牛好,庄户人家伺候不好啊。”
“这是矮马,能吃各种草,添加不了多少粮食,照顾也简单,不怕寒暑。”
晁盖一席话让老汉很动心,过了没一会儿,阮英带着地的主人人也到了,还有一百个村民跟过来学习。
前面有一片连片的稻田,大约二百亩。田的主人叫做是个中年人,叫做李驴。
李驴很客气,给大家伙一一打招呼才带着大街到了田里,李驴指着满地纵横交错的水沟,说道:“这是按照阮主管说的,稻田的四周加高了田埂,出水口进水口都安装了防逃网。每一亩地挖一个十字形的沟,沟深半米,宽半米,十字正中间位置是个直径三米的圆,深一米。”
对于李驴做的,晁盖和阮英等人做了认真检查,拿出卷尺进行了测量,分毫不差。
旁边时文彬问晁盖:“稻田里过些日子插秧了不是满地地都是水吗?为何还要挖这沟、和坑呢。”
“这个问题问的好,我想大家都会有这种疑问。稻田养鱼,叫做鱼稻共生,稻田里有小虫子和杂草,小鱼吃了虫子和杂草排出粪便,会让水稻增产,一般情况下一水稻养了鱼,比不养鱼增产一成的水稻,同时最少能产鱼七八十斤,高了能产一百多斤。但是稻田里不能直接养鱼,有时候天气干旱,稻田里的水过少,水温过高,鱼就需要躲到这个沟里,这个沟就叫做鱼沟,这个圆就叫做鱼坑,这是防备夏季暴晒高温,給鱼一个深水区,同时如果家里有空闲的时候可以割一些嫩草扔进这个坑里喂鱼,会让鱼长的更快。”晁盖回答道。
阮英接着讲了一些细节,带着农民四下里看看,细节决定成败,弄不好细节稻田养鱼就失败了。
时文彬这时候更多的是吃惊,一亩稻田增产几十斤稻子,整个郓城县最少也得数万亩,那就是上百万斤的粮食,更何况一亩地还产一百多斤鱼,鱼的价值就更不用说了,大多数的农户还是非常喜欢吃鱼的。
“晁团练,我还有个疑问。一般如果家里有个三两亩地秋天收了鱼就是二三百斤鱼了,如此多的鱼怎么保存。”时文彬道。
“办法都是人想的,老百姓自然有老百姓自己的保存方法,烘干、腌制、晒干、或者用烟熏,保存个大半年还是没问题的。我那鱼行会收一大部分小鱼干,多出来的就让大家伙自己销售或者食用,你现在明白了吧,只要这个法子施行的好,恐怕用不了两年咱郓城就成了鱼米之乡了。不仅仅是稻田养鱼,能做的还有很多,田间地头空着的地方可以种些绿豆、南瓜、丝瓜,都是增加收入的地方。荒山野地空着也是很大的lang费,各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种些板栗、水梨、大枣、柿子、花椒、金银花等等,有许多耐贫瘠的果树,虽然收入不多,但是的确能解决不少问题。”晁盖道。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