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发布会(2/5)(第 3/4 页)
“张俊生出来说话!”
“早就说张俊生看不起弯弯人,分裂国家的货色!”
“来来,张俊生,话筒给你,看你表演!”
……
国内大规模批张一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大规模批判是从《一个都不能少》退出戛纳开始的。
《一个都不能少》在结尾,魏敏芝寻找学生被电视台报道后,学生被找到了,电视台派专车送他们回村,社会各界捐赠的一卡车学习用品也送到了学校。
戛纳电影节主席雅各布看过后公开表示不喜欢,认为电影是在替政府做宣传。
张一谋写了封公开信与戛纳决裂,把电影撤了回来,送到了威尼斯。
在部分人眼中,这部电影是在粉饰太平,在为政府唱赞歌;而戛纳是他们眼中的艺术殿堂,张一谋跟戛纳决裂就意味着放弃艺术追求,倒向政府。
所以,他们认为张一谋堕落了,对他的批判越来越多。
汪朔甚至说,张一谋该灭了,所有人都觉得他是臭大粪,这话现在都在小声说,就差大声说了,要不灭,影响极为恶劣,现在只等待着一个契机。
《英雄》就是契机,对张一谋的批判全面爆发!
很多专家批《英雄》价值观有问题,说张一谋为暴君唱赞歌,甚至连陈凯歌都出来批《英雄》,说电影主题有问题…
张一谋在奥运会开幕式结束后是何等风光?
没卵用,奥运会之后,《山楂树》、《十三钗》,甚至是《归来》基本上是出来一部骂一部…
即便是《影》也被人骂!
一个这么有影响力的电影人,不歌颂民主自由,不批评民族劣根性,反而拍展现中国人精神的电影,这是走狗!
当然,《三枪》之烂也是契机!
如果奥运会之后,老谋子的第一部作品是《山楂树》而不是《三枪》,想必,骂的不会有这么激烈!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