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百三十六章 卖房子就是有钱!(1/5)(第 1/4 页)

    建国初期,我们采用的是前苏联电影业的经营体制,从制片、发行、放映都采取了一系列的计划经济的经营形式。

    到90年代初,一直沿袭着这种“统购统销”+“层级发行”的发行模式。

    具体来说,各省、市建立发行机构,制订了发行放映经营管理的各种制度。

    电影产品一经完成,即交由中影公司按规定价格一次性买断电影,然后再由中影公司分别按照省、市、县这样的行政层级的发行公司发行到各家电影院…

    这种模式特别呆板,有点像后世的奈飞,只追求数量,不太重视质量…

    造成的结果就是票房逐年下跌!

    有一串数据:1990年全国的总票房是22亿,1991年是23亿,1992年是20亿,1993年是13亿…

    与此同时,在电影产量上,每年依然拍摄150部左右的片子…

    明摆着的——观众对电影没兴趣了。

    为了让观众重新回到电影院看电影,总局下发了一份文件:允许影院每年以分账的形式进口10部左右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基本表现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影片,也就是好莱坞大片。

    其实,在这之前,咱们也进口过国外的电影,不过是用买断的方式,每部电影的买断价最高2万美元。

    这样的价格根本吸引不了国外片商的兴趣,买回来的都是一些品质不高的老电影,也没几个人愿意看…

    新的文件采用的分账比例:外方片商和中影拿总票房的百分之四十六,省市级的电影公司拿到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之间,剩下的为影院所有…

    如此一来,一部电影在中国的票房越高,外国的片商分到的钱就越多,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他们会把国外高质量的商业大片拿到中国上映。

    第一部以分账形式走进中国电影市场的电影叫《亡命天涯》,制片成本4400万美元,当时这部电影已经在北美市场取得巨大成功——北美本土票房1.8亿美元!

    出品方是华纳兄弟,好莱坞认为中国毕竟是一个人口超过十亿的庞大市场,肯定有搞头!

    然后,这部《亡命天涯》上映一周,直接在京城一地拿下了400万的票房成绩,当时全国六座城市上映这部电影,松江和羊城都是经济发达地区,虽然没有详细统计,但是,《亡命天涯》一周的票房可能突破了3000万…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离婚后的我开始转运了 盖世神医 那年花开1981 讨逆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我的异能悠闲生活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华娱从男模开始 修罗剑神 大医无疆 牧者密续 至尊战王 大国军垦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重回1982小渔村 1979黄金时代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捞尸人 慢性沉迷 仵作惊华 顶级诱捕公式 雪意和五点钟 丹霄万里 理我一下 漂亮朋友 好运时间 小蘑菇 黑天 白色口哨 斗爱之冠 刺青 病态占有 离婚后前妻成了债主 还债 魔种降临 薄荷酒 盖世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