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四百回 牵出内幕(第 2/3 页)

    “笔迹稍有相似并不足以作此论断。”赵承宗不屑道。

    杨湛却轻蔑的看了赵承宗一眼,然后叫他在地上写下“义军”二字,赵承宗不知道杨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便当即以指力在旁边一块石头上书写出来。

    “前面两封信中的义字都是少一点的,不仅笔迹与你相同,形式也如出一辙。天底下除了你再也找不出另一个人是这般书写的。”杨湛言辞凿凿的说道。

    杨湛说的一点没错,有宋一朝但凡识得些字的人,都不可能这番书写,何况是赵承宗这样一个甚有学识之人?赵承宗之所以把“义”字少写一点,乃是记恨赵光义弑兄夺位,在他看来赵光义根本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名字里根本就不配拥有代表正直忠义的“义”字。

    赵承宗辩驳不得,又隐隐见得人群中有个身形高大之人欲要现身,便知此事再难掩盖下去,如此他便坦坦荡荡的说道:“我既然敢把宗室世袭表拿出来,便也不在乎这些东西。没错,我就是赵思燕,赵思燕就是我。”

    阵中不少上了年岁的侠士都曾耳闻赵思燕大名,少林了相禅师更是与他曾有不浅的交情,但见着眼前这个浓眉方脸,高鼻阔口的伟岸男子,他却怎么也无法和当年那位俊秀的英雄少年联系起来。

    见了相禅师等人纷纷露出惊讶表情,赵承宗便只轻描淡写的说了句“人都是会变的。”

    “可我本来并非是要证明你赵思燕的身份。”杨湛直直说道。

    “那你拿出信笺比对笔迹是何意思?”赵承宗狐疑道。

    杨湛这才叫郭元刚递上一份从以汉文、金文撰写题目的书函,然后当众传阅一番。这份书函乃秦射虎答应杨湛从金国皇宫取出,然后差人南下送来临安,只是彼时杨湛在丹霞峰下养伤,送信之人不得已只得将其交由丐帮帮主郭元刚代为转达。

    赵承宗见杨湛连番如此神秘行事,便也耐不住性子了。但当他夺过这份书函时,才知道大事不妙。原来这份书函是金国皇宫所有,里面除了详尽记载了赵思燕二十年前向金主借调金使用于陷害方万里的经过,还明确写明了赵思燕要求金主以金使被杀唯有发兵南下,然后他再里应外合威胁赵高退位。而作为代价,就是长江以北地界归金国所有,并加倍向金国纳贡称臣。但书中笔墨一转的写到金国发兵后由于迟迟未能收到赵思燕的信号,再加之沿途多遇顽强抵抗,金主遂认为赵思燕乃是故意设计引诱自己进入南境,并非是要诚意合作。如此,金主便收兵回朝,并下令追杀赵思燕。

    “难怪当时名声正盛的赵思燕会突然消失,原来是为了躲避金主的追杀。”郭元刚亦是惊异着叹道。

    赵承宗脸色一黑,想不到自己这般隐秘之事竟然被当众揭发出来。但更让他惊奇的是,书中本处还专门被人批注了一个“南人多尔虞我诈之徒,能欺则欺之。”而此等结论的依据,竟然是以靖康之变为例子的。其中分明写到:“宋人赵从源自称宋太祖后人,北朝上京乞太宗出兵南征,意求取而代之。太宗恨其无节小人,虽发兵而不遂其愿,果大获全胜而归。”

    靖康之变乃宋人之国耻,上到三公九卿,下至乡野粟民皆对此恨得咬牙切齿。世人只道此变乃金人蛮横暴戾所致,却不想这竟然是皇室宗亲为求一己私欲而献计敌人南下入侵的。如此吃里扒外之举怎不叫人鄙夷?如此引狼入室之举怎不遭人唾骂?

    一干少林高僧在知道靖康之变竟是他们师叔所为后,便个个心下不安的连连念起“罪过”来。而正直之士皆怒目环视孤云教主,只恨不得前去将他千刀万剐了。

    或是见不得众人如此眼光,又或是对当年失败尚不甘心,孤云教主只掌上一加力,那本书函当即焚灭成灰烬。见孤云教主这般武功盖世,又见场上所有尽忠堂的人皆要以他马首是瞻,旁人便是再恨也不敢上去招惹于他。

    “金人最无信用,不配留存于世。”孤云教主恨恨不休的骂道。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阵问长生 神话之后 剑啸灵霄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五仙门 叩问仙道 彼岸之主 剑来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盖世双谐 过河卒 武圣! 仙人消失之后 魔门败类 志怪书 修仙琐录 山河志异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剑来 为龙之道 彼岸之主 中州录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大夏文圣 逆仙 不朽凡人 武圣! 过河卒 神话之后 仙逆 志怪书 阵问长生 遮天 修炼9999级了老祖才100级 卧虎藏龙 造化娲皇 山河志异 原来我是道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