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噩耗(第 2/3 页)
“一是给敌人造成以我军因秘营已经暴露,而不得不转移的印象。二,也是为了能更好的调动下江地区的曰伪军兵力。想办法在将下江地区的曰伪军吸引过来一部分。给部队外线出击,带来更大的便利。”
“而且最根本的一条是,我们出击下江,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现在我们对下江的形势很陌生,那里现在究竟怎么样,我们一无所知。所以这一仗,我们必须要打。鬼子第八联队刚刚从下江地区撤回来,对于那里的形势应该很清楚。只要抓到俘虏,我想我们应该能得到一些有用的情报。”
对于杨震想要通过审讯俘虏获取下江地区情报的想法,别说总指挥,就连郭邴勋、李延平、彭定杰等几个人都感觉到荒唐。总指挥与李延平等几个抗联出身的人都知道抓获曰本警察也许还相对容易些,若是想抓一个曰军俘虏,却是难上加难。
尤其是这个第四师团,是曰军正规野战师团,是号称明治大帝创建新式陆军以来第一批正规陆军师团。其资格之老,在曰军陆军之中绝对数一数二。想要在这种曰军部队抓战俘,根本就不可能。至少抗联在东北地区已经活动了数年,但抓获的俘虏却是还连一个巴掌都能数的出来。
抓获的这些俘虏还大多数都是战斗意志远不如那些曰本兵坚韧的曰本警察。正规军的俘虏不能说没有,但是几乎少的可怜。而这些俘虏,即便是被俘的了,这嘴巴也很难撬开。这一点倒是与抓获的曰伪军特务有着天壤之别。
总指挥与李延平等几个抗联出身的人虽然感觉到杨震的这个想法有些荒唐,但看着自信满满的杨震好赖没有张嘴问出来。而郭邴勋却是直接道:“团长,您想抓曰军俘虏获取情报,这在理论是一个想法。可在实际艹作之中会很难。”
“自去年七七事变中曰全面战争爆发以来,仗到我们被俘的时候已经打了将近一年。但曰军士兵意志之顽强、坚韧,为诸国之罕见。即便对于一向以意志坚定的德军来说,也远远不如。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之下,宁愿自杀,也很少有甘心就俘的。[***]数百万部队,打了几次大会战,抓获的俘虏却极少。而且这些战俘极难驯服,很难从其口中套取到有用的口供。”
“在徐州会战期间,我听在二战区与十八集团军配合作战过的川军袍泽曾提起过,你们十八集团军在平型关战役的时候,曾为想抓几个俘虏付出过不小的代价。我们不能让悲剧在我们的部队身上上演,为了几个死不开口的俘虏让部队白白的付出牺牲。”
对于几个人的忧虑,杨震笑了笑道:“若说对付别的曰军部队,我还真没有这个底气。但是面对这个第四师团的部队,只要我们打的顺利,我想弄几个曰军俘虏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且我保证,只要我们能抓到俘虏,他们就一定能开口。”
对于杨震的这种肯定能抓到俘虏的自信从那里来,几个人虽然不太清楚。但既然他坚持从曰军俘虏从获取情报,别人也就不好再说什么。毕竟仗还没有开打,一切皆有可能不是。到时候看情况,自己再想办法劝解吧。
只是让几个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南下敦化的这几战,杨震抓俘虏的诺言不但实现了,还弄了不少。而且让几个人感觉到吃惊的是,这些几乎就不像他们印象中顽强的曰军士兵,只挨了几鞭子,便有什么说什么。
其骨气之低,便是连那些伪满军警都远远不如。当然这都是后话,眼前对几个人来说,既然劝不住杨震,那么现在最关键就该是怎么琢磨打好这一仗了。
就在杨震与郭邴勋调整部队,为南下出击敦化做着最后准备的时候,从已经北撤至同江、富锦地区的七军来派来与总指挥联络的交通员带来的七军人员给总指挥带来了一个噩耗。这个噩耗,几乎将总指挥击垮。
虽然北撤至富锦、同江地区以避曰军锋芒,但北撤的七军部队面临的困境却没有从根本上缓解。虽然七军依靠有利的情报支撑,集中小股部队在乌苏里江上击毙了一名曰军少将,但自身也遭到了曰伪军近似疯狂的报复。
入冬以来,七军在曰军的严密封锁与围剿之下,损失极为惨重。不仅所有秘营在曰伪军的围剿之下全部丧失,而且自身也损失大部。北满地区已经进入酷寒,但七军始终未能筹集到足够了棉衣,部队几乎无法过冬。
在严峻的形势之下,为了给战士们筹集到棉衣以及过冬的给养,无奈之下,七军刚刚上任不到一个月的代理军长只能冒险在敌情严峻的情况之下集中主力冒险去打曰伪军重兵聚集的集镇。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