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夜饮欢(第 2/2 页)
泪滋长叹,空忆良夕。
悲哉悲哉,怆然难已。
天涯遥兮,归可有期。
每思伊人,我心凄凄。
何得来归,从此相依。
惟以死别,再无生离。
箫尾刻有一女子立于崖巅,身姿婉约,衣袂飘飘,寥寥几笔尽显出尘之气。最奇怪的是无论是字还是画像,都没有雕琢和丹青印迹,仿若天然生成一般。拿在手中更是轻若无物。李云泽心下惊异,紫竹箫绝不会如此之轻,观其表里,又确是紫竹无疑。
李云泽对那大汉道:“敢问尊客,这箫是何人所做?”大汉不耐烦地道:“你若买,就告诉你。不买,就休问那许多。”山林琴行平时也收购破旧或损毁的乐器,修理复新之后再向外出售。见这大汉言语无礼,李云泽也不着恼,问道:“敢问尊客,要价几何?”“十颗灵石。”李云泽一愣,随后将箫轻轻放在柜台之上,道:“尊客说笑了,此物贵重,还请尊客收好。”大汉将箫拿起,指着那女子肖像道:“怎么?嫌贵!你看,这姑娘画得多漂亮,十颗灵石卖给你,还嫌多?”李云泽不知该怎么说才好,乐器之好坏,在乎材质、音准、音量、音色,上面刻画的纹饰不过是为了让乐器看起来风雅罢了,这大汉明显是个外行。拱了拱手,道:“尊客有所不知,小店本小利薄,所营都是俗物,以金银结账。灵物买卖小店委实做不起。如果这箫真的是灵物,尊客可以到白羽城这样的大地方去看看,兴许会卖个好价钱。”
大汉见李云泽态度虽谦和有礼,话里的含义却是坚拒不收,只得将箫收起,嘟嘟囔囔向外走去。还未出门,便听得更鼓连敲六响,紧接着钟声六响,如此三遍。这更鼓本为报时而设,戌正落更、卯正亮更各响一次,落更先击鼓、后撞钟,亮更先撞钟、后击鼓,故有暮鼓晨钟之说。其余时间,鼓响钟鸣多是报警之讯息或聚人之号令,鸣响次数越多,其事越重。似这等钟鼓各鸣六响,李云泽长着么大从来没听到过。
大汉回头问道:“这是干啥,大白天的胡敲乱打。”李云泽解释了一番,大汉又问明了去鼓楼的道路,出门而去。李云泽又坐了一会,心中全是鼓响钟鸣,满心想去看看生了什么事,又担心店里无人照管。一下午神思不属,直到傍晚时分,匆匆关闭店门,奔鼓楼而去。路上,耳中不时传来街坊邻居的言语,全在谈论钟鼓六唱之事。是以还未到鼓楼,李云泽已将因何鸣钟击鼓听了个七七八八。
原来,钟鼓六唱乃是因为东华派张布讨蛮檄文。东华派和漠北十三部落起了纷争,双方修士在北部边界全线开战,檄文的内容就是征召东华辖境内散修参战。东华派给出了奖赏异常惊人,竟然是直接收录门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