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五章 天大的阴谋(第 3/4 页)
赵构一点头,有人取来笔墨纸砚,命秦桧书写内容。杭州知州康允之当即前往临安府,亲自取来信函存档。
“八月十二,长公主厘降,有金贼入临安,意图行刺,请知悉,务请早做防备。”
秦桧所书,墨迹未干之时,康允之已经返回,当殿对照,内容一般无二,似乎足以说明问题。
康允之道:“内容相同,字迹不同。对了,秦中丞,既然传讯,为何不让人面见本官,却要差个乞索儿来送信,本人却不露面呢?”
“康知州容禀!”秦桧道:“桧身在金营,难免忧心信函难以传出,被金贼截获,若是我的字迹,桧焉能活到今日?
至于不曾面见……最后传信之人乃是受人之托,拿钱办事,不愿沾染是非,更怕被官府当作奸细,或过多查问…当时往来江南江北之人,或多或少有些不干净,想来康知州也知晓。”
最后的疑问也解释清楚了,合情合理。
一件实事,胜过万千说辞,秦桧忍辱负重,忠君报国,逃遁返国渐成事实,逐渐被人们接受。
当然了,有些人心中或许还是有疑虑,但证据在前,一时间也不好再过多质疑。
“如此说来,秦中丞确是我大宋的忠臣。”枢密副使李回的支持,认同的人越发多了。
范宗尹则笑道:“如此一来,秦中丞与徐驸马算是相互帮助,那么…也就不用再彼此客套道谢了吧?哈哈!”
自始至终,徐还始终一言不发。
他紧握着拳头,头皮发麻,心中更是翻江倒海。
自从秦桧提到那封书信的时候,他便知道不妙,验证只是走过场而已,用脚趾头便能想到结果。
秦桧真的转了性子?以此向自己示好,达成和解?
不,徐还绝不相信。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