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虚惊一场(第 2/4 页)
听到他井井有条地讲完,不仅是我,连那在座的四位德高望重的掌教大长老,都被他这一席无可挑剔的言所折服。即便是那私藏珍贵典籍的问老者,或许都没有自信能把自己收藏的宝书归纳得如此准确详细。&1t;/p>
&1t;/p>
随着老者细细品味后,依旧觉得罗荃的回答无可辩驳,只得大手一挥,签下合格,为他放行。&1t;/p>
&1t;/p>
只是,目送那罗荃出到院外等候,待到下一名殿试的僧侣进来,我都愣在梁上摸不着头脑,想不透他究竟是如何得出这参考书范围以外的问题答案的。&1t;/p>
&1t;/p>
百思不得其解间,还是胆大心细,老妈又是大英图书馆资深藏学家的莎伦,恍然大悟间,找到了个中奥妙。&1t;/p>
&1t;/p>
这一切,还得从那噶当派的历史说起。话说噶当派的奠基人,乃是古格时期从印度迎请过来的著名佛教大师阿底峡,随着他远道而来的,还有大量的古印度佛经。这些经文,经由数百年来教徒的参悟和整理,最终编撰译制成了大长老引以为傲的收藏——《甘珠尔》和《丹珠尔》。&1t;/p>
&1t;/p>
莎伦说到这里时顿了顿,随后才说出了这两部经典在后世里耳熟能详的别名——《大藏经》。没错,就是那部《西游记》里,唐僧师徒费尽千辛万苦,从西天取回来的三藏真经。&1t;/p>
&1t;/p>
而《甘珠尔》和《丹珠尔》,就是真经最早的藏文编撰版本。&1t;/p>
&1t;/p>
而这两部书,虽然在罗荃所在的萨迦寺院里没有收藏,但并不代表,之前身在南诏感通寺的罗荃,没有读过啊!毕竟,《大藏经》,应该早在唐朝李密镇守南疆后,就随之流传到大理了啊。&1t;/p>
&1t;/p>
听到这里,我顿时一拍脑门,明白了罗荃为何要闭上眼睛整理一番思绪了,毕竟,要把大量的内容在脑海里从汉文转换为藏语,的确需要一点时间。没想到,罗荃这家伙,在南诏时就是一个学霸啊!&1t;/p>
&1t;/p>
这家伙,还真是“给点阳光就能灿烂”的类型啊,若非我给他弄来各种修行的资源,这家伙,说不定还真被这莫名其妙的造化给埋没了呢。&1t;/p>
&1t;/p>
想到这里,我仍然有个小小的疑问无法想通,那就是为何罗荃会知道,《甘珠尔》和《丹珠尔》,其实就是《大藏经》呢?&1t;/p>
&1t;/p>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