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331章 此时此刻,恰似彼时彼刻(第 4/4 页)

    但曹爽对大魏的老臣,特别是什么四朝三朝老臣,颇为不信任。

    所以赵俨虽是骠骑将军,但手中的兵权,却是早被曹爽兄弟夺得一干二净。

    直至许昌危急,有能力,而且还能担任起守卫许昌的人,居然还是这位老臣。

    “辅佐赵伯然留守许昌的,还有一人,也需要注意。”

    “谁?”

    “讨寇将军王伯舆。”

    王伯舆就是王基。

    王伯舆在先帝时期,曾因公事被免。

    后来又被曹爽提拔启用。

    只是王基虽是曹爽举荐重新出仕的,但对曹爽专权,导致魏国风气大坏之举,大是不满。

    甚至还撰《时要论》来讥讽时事。

    这就肯定是要惹得曹爽不爽了。

    不过王基是他举荐的,若是再以过错二免其官,未免显得曹大将军有眼无珠。

    所以王基这几年,只是得了一个冗官而已。

    这一次,曹爽让他留守许昌,为了不被人说他是公报私仇,甚至还给王基封了一个讨寇将军的名号。

    许昌的混乱底下,暗流涌动。

    ——

    从许昌跑到谯县的曹爽,有些惊魂未定,在得知西贼并未前去攻打许昌后,这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只是光靠手里这点禁军,总觉得不太够,于是他又以天子诏令的名义,命令王凌派军前来谯县护驾。

    太后和天子突然驾临谯县,就算是谯县建有宫室,但宗亲、公卿、大臣不断涌来,仍是让谯县显得混乱无序起来。

    一片闹哄哄的,其间夹杂号哭之声,公卿大臣们,步伐急促而踉跄。

    他们互相推搡,试图在人群中开辟出一条通道。

    满是泥浆的地面上,时不时出现一只看不清颜色的靴子。

    这一切,让大魏的公卿大臣们,显得狼狈无比。

    宗亲曹冏见此,不由满面悲伤,哀叹道:

    “昔汉帝先走长安,后归洛阳,满朝公卿大臣,居住于茅屋中,议事于茅屋下,四边插荆棘以为屏蔽。”

    “今观我大魏君臣,先走许昌,再至谯县,此时此刻,与彼时彼刻何曾相似?”

    遂熬夜点灯,写成《六代论》,假托以陈王曹植之遗文,呈送大将军,曰:

    臣闻古之王者,必建同姓以明亲亲,必树异姓以明贤贤……非贤无与兴功,非亲无与辅治……先圣知其然也,故博求亲疏而并用之。

    近则有宗盟藩卫之固,远则有仁贤辅弼之助;盛则有与共其治,衰则有与守其土;安则有与享其福,危则有与同其祸。

    ……

    意思就是有感于曹魏政权不重用宗室,大权将会旁落外姓,建议分封宗室子弟,授以军政实权,以抑制异姓权臣,强干弱枝,巩固曹魏统治。

    只是刚至谯县的曹爽,正忙得焦头烂额,哪有什么心情看这又臭又长的奏疏?

    就算是陈王才名满天下,那也已是个死人了,遂弃而不看。

    得知自家大人名下莫名多了一篇文章的济北王曹志,看了这篇文章,觉得甚是眼熟。

    因为他知道,自家大人在以前,确实屡有上疏,提醒先帝:

    豪右执政,不在亲戚,权之所在,虽疏必重,势之所去,虽亲必轻。

    今公族疏而异姓亲,日后必有后患。

    恳求先帝给曹氏宗亲一个机会,以藩卫大魏天下。

    现在这篇文章,言辞之间,与大人以前所写奏章,颇有相通之处。

    故而曹志这才觉得眼熟。

    只是他翻遍了记录自家大人文章的目录,也没寻到这篇文章,心中已是略有所悟。

    弃书而举壶,长饮一口,对着某个方向似笑实哭,似欢实悲地说道:

    “大人啊,你现在看到了吧?莫说是先帝,就算是你能等到今日,恐怕也等不到朝廷会改变主意的一天。”

    这个大魏啊,是入他阿母的真没救了!

    饮毕,自行研墨,挥毫而写:

    “阿兄,许久不见,弟甚是思念,渴盼一晤。”

    曹志的兄长曹苗,接到济北王的信时,正在乡下的地里干活。

    春日快要到了,要提前做好春耕的准备。

    看完廖廖十数字的来信,原本一副老农模样的曹苗,瞳孔顿时就是一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民国之文豪崛起 北齐怪谈 我的公公叫康熙 亮剑之开局继承新一团 机战之无限边境 小老板 明末之兴汉 佣兵1929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万历明君 秋水堂论金瓶梅 大秦始皇帝能够听到我心声 东汉末年枭雄志 骗了康熙 大秦:躺平的我,被祖龙偷听心声 重生之民国元帅 星海王座 我是特种兵 深宫锁凰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