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117章 我说这是巧合,你信吗?(第 1/4 页)

    人为什么要多读书?

    因为前人都把人生的道理和感悟都写在了书中。

    也就是说,前人走了弯路才能得到的经验和教训,你通过读书就能得到,不用自己再亲自走一遍。

    比如说,孔子有云: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看似是在说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其实也是在教后人为人处世的道理。

    和君子相处,要多谈义。

    与小人说话,要多说利。

    特别是像秦博这等真性情小人,冯君侯一番大利砸下去,当场就被砸不分东西南北。

    走出镇东将军府的时候,秦博仍是有些晕乎乎的。

    在过来之前, 校事府其实对此行也是颇有些担心。

    原因很简单。

    军中之事,非校事府所长。

    贸然插手军中采购之事, 若是一个不好,不但会断人财路,而且日后真要出了什么差错。

    比如说吃个什么败仗的,那些军头,为了推脱责任,说不得有人就要推到校事府头上。

    校事府在军中没有什么亲信,又不明军中之事,若是被人这么咬一口,那可真是百口莫辩了。

    故而这一次前来,吴中书这才提前准备了好大的筹码,只求能打动冯君侯。

    没曾想,冯君侯却是待人真诚,但闻校事府所求,当场就给出了两个解决方案。

    一是租借之法。

    大吴派人前来学习骑战之法, 固然解决了领军之人的问题。

    但组建骑军,特别是铁甲骑军所用的兵器盔甲,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生产出来的。

    那军中战马,更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培养出来的。

    得用真金白银堆彻出来, 得用无数钱粮喂养出来,而且还得是长久持续地堆彻和喂养。

    费时,费力,费钱,费粮。

    冯君侯有感于此,为助大吴能早日组建成军,一齐与大汉讨伐魏贼,愿意租借马匹盔甲兵器。

    到时候大吴只需要出人,稍加训练,再由习得骑战之法的人领军,就能立刻成军。

    省时,省力,省钱,省粮。

    对于校事府来说,这些盔甲兵器都是汉国供应,校事府只是转了一道手。

    那些军头,真有本事,就去向汉国问责。

    二是分期借贷。

    诚如冯君侯所言,天下战乱已久,各地皆困苦不堪,当时已十有其七的魏国,都无法维持虎豹骑。

    吴国又如何有足够的钱粮组建起铁甲骑军?

    但若是没有铁甲骑军,又如何在江淮的平原之地对抗魏国精骑,拿下合肥,了却孙大帝的心愿?

    故而冯君侯看在两国誓盟的份上,愿意出面担保,由兴汉会向校事府每年都出借一笔钱粮,五年后分期归还。

    当然,这是照顾孙大帝面子的说法。

    毕竟现在校事府最重要的一项职责,就是给孙大搞钱。

    这笔钱,大部分肯定是要流入孙大帝的府库。

    至于小部分……那是正常损耗。

    这两个办法加起来,不但能帮吴国在最短的时间内组建起一支强大的骑军,同时还能减轻吴国的财政负担。

    得闻此二法,秦博即便是出得府来,心神仍是沉浸在震撼当中。

    汉国有冯君侯此等大才,怪不得能得大兴。

    再一想到校事府若能促成此事,助陛下北上灭贼,拿下合肥,那可真是立下了大功。

    秦博心里又是抑制不住地加剧跳动起来。

    唯一可虑者,便是无论租借也好,借贷也罢,大吴都是要有抵押的。

    毕竟天下哪有白得的好处?

    而且还是这等天大的好处。

    造船之术只是其一。

    大吴要派一批造船工匠前往汉国也只是小事。

    荆州更要在三年之内,满足兴汉会的粗糖数量要求……这似乎是个重点。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晋末长剑 天下枭雄 北齐怪谈 万历明君 我家娘子,不对劲 希腊神话 三国之暴君颜良 斗罗:从俘获教皇比比东开始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斗罗从攻略小舞开始无敌 嬉游花丛 在冷漠的他怀里撒个娇.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圣女请安分 王者至尊小说 沉溺 重生之民国元帅 小老板 秘密部队之龙焱 小将军是我心尖宠[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