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十六章:又死(第 3/3 页)

    他看到陈唐在下面微微侧着头,一副神游四海、心不在焉的样子,当即发出提问。要是答不出来,就得接受戒尺拍打了。

    陈唐连忙站起,口中回答:“夫子说到《晏子三论》的第二策论,其中一句:夫国不贤,何以为之?”

    听他答得没错,王夫子稍感满意,又问:“那你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

    “《常山注疏》上有解释,言道:国不贤,过在于君……《长陂释义》上又有一说:法为方,律为圆,方圆不合,则举国不贤,人心暴躁……《百家论》的见法又推陈出新,有言道……”

    陈唐说起来,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听得王夫子一愣一愣的。

    倒不是陈唐喜欢这般“之乎者也”,国情如此,就像另一时空的学生时代,要写八百字的命题作文,抛出一个论点后,就得陈列一排溜的例子,以此为论据,证实该论点的正确与否。

    这是一种作文模式。

    在殷国,科举考试上,做经义文章,也是如此。

    陈唐今非昔比,他读完陶昊的十多本读书笔记,等于上了四、五年的课程,博闻强记,随口捻来,极为熟练。

    这一堂课,陶昊也在上。其实这是他连续三年,第三次听同样的课了。没办法,《晏子三论》是科举考试的一个重点内容,必须做到滚瓜烂熟,还得理解透彻。无奈这本经义原著颇具辩证逻辑性,而且十分艰涩繁杂,后期对其注疏过的专著便近百本。

    这么多的释义,其中互相之间,还有不少矛盾说法,这使得很多生员都难以把握。

    光背书,就足以背死个人了……

    其实考试的经义原本,每一本上的字数的确不多,问题是由此延伸衍生的注释解读太多了,一句三五个字的原文,动不动就得用一整篇文章来说明,洋洋洒洒,陈述见解。

    如此,叠加起来,要背熟研究的书就比一人高了。不懂科学方法,脑子又不是天生强悍的人,只能靠死背硬记,实在辛苦艰难得很——科举之路的难,主要就难在此处。

    陶昊便是这类型的,所以这课上了又上,书读了又读,始终难以捋得清楚。

    可如今,他见到陈唐当着王夫子的面,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陶昊听得呆若木鸡,心里一个想法翻腾起来:原来自己的那些读书笔记,陈唐真得读完了……

    不但读完了,还全部都记住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诡异降临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正青春 知北游 星戒 蓁蓁美人心 大师兄又出极品了 一渣到底[快穿] 钧天道祖 误惹豪门:爵少的迷糊新娘 掠天记 我是仙 剑来 地球修真者 魔门败类 仙炼之路 原来我是道祖 明末阴雄 大奉打更人 盖世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