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我爹的功劳(第 2/4 页)
晏温,便是凭借自己一身绝佳的艺术本领,彻底折服了这位优秀的青年小生演员!
《秦琼观阵》这一折戏,经过二百年前李少春先生的精心编排,以及二、三十年前晏兮言先生结合着前辈和自身的艺术特色加以的整理和改动,可以说是将京剧艺术的四功五法发挥到了极致!
因为其对演员的唱念做打要求都极其高,所以,在“晏派艺术”从京剧舞台上销声匿迹之后,鲜少再有演员能够完美地展现这一折《秦琼观阵》!
让李博鹤没想到的是,这个看起来不过十几岁的孩子,舞台张力竟然是那样的磅礴!
因为《秦琼观阵》这一折戏,串“秦琼”的老生演员不仅要唱大段的二黄,而且身上的动作大且复杂,因此,对演员气力的要求就十分的高!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有的老生演员在演这折戏的时候,就会选择性地去掉一些大动作的做派,而专注于唱功!而有的武生演员在演这折戏的时候就会注重身上的动作,而淡化、甚至是忽略嘴里的唱词!
而晏温的表演,却是真正地做到了唱念做打并重!将文武老生的艺术追求,以及《秦琼观阵》这一折戏的艺术特色,完美地展现了出来!
像念白道“此阵也平平”这个位置,一般的演员就会直接将腿归正,然后接射雁,探海转,接着念出下面的台词!
而晏兮言当年结合者自身的能力和条件,把这一段重新恢复为了“河北梆子”中的扳腿,走三起三落,然后再接射雁,探海转,进而念出“金锁名”这句台词!
和晏温搭戏的过程中,李博鹤认为以晏温的年龄和对艺术的理解,根本不能展现出晏兮言先生当年在此处表现出的艺术特色!
令他没想到的是,晏温不仅完美地做到了三起三落,而且动作丝毫不减生硬炫技之感!墨黑的髯口之下,仿佛已不是那个看似稚嫩的少年,而是一位浸淫舞台多年的老戏骨!
基本上,仅仅在一遍彩排之后,李博鹤就对晏温俯首帖耳了------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我不如他,相去甚远!
这就是李博鹤在看过晏温的表演之后,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
在梨园行,只要你的艺术水平足够高超,无论年纪如何都能受到别人的尊敬!
福玉芳之所以能够放下手头上所有的工作,悉心地照料着着晏温的生活,除了源于内心深处对于晏兮言的感情,以及面对晏温稚嫩的面孔时激起的浓烈母性,更加是为了晏温在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模样而感到欣慰!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