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红衣明王(第 3/4 页)
“我能够想到水葬大概意味着什么,这是你们村子的传统吧?”张巍看着身边的女人问道,目光中却没有什么疑惑,这对他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太大的秘密。
“嗯,一直就有这个风俗,我也是嫁过来才晓得的,你想知道?”
说真的,张巍对于红明村的这个传统,这个风俗,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好奇心。水葬,张巍原本就是知道一些的,一种丧葬风俗罢了,大不了跟一些故老相传的神秘教义相关。
可他还是点了点头。
但是,在女人的述说下,张巍简直感觉自己认知到了另一种伟大的世界观。
是的,伟大的世界观。
对于水葬,张巍一直以来的认识,都是他从网上猎奇看到的资料。
比如把人死后的尸体放在一个竹筏上面,任其顺着河流飘走。比如在把尸体火化之后,将骨灰洒进江海湖泊,显得极为豪迈洒脱。
最神秘的水葬,甚至带着几分恐怖色彩的,是西亚片区,围绕着喜马拉雅山脉的一带。当地一些人将人死后的尸体剁碎,混合了细面粮食,洒进河里,喂给水里的鱼吃掉。
而红明村的水葬,跟后面这种有些“重口”的方式,极为类似,或者说就完全是同宗同源。
这就要从很久很久以前的古代说起了,关于红明村名字的来源。
红明村之所叫红明,是因为一个神秘的僧人。
村里一辈儿一辈儿传下来,说是在很久以前,那时候红明村还不叫这个名字,以前叫什么,也没人知道了。
当时,村里来了一个僧人,但没有人知道他修的是什么教,雍坊这么一个在古代还被视为蛮荒的偏僻地方,那时候的村民也弄不懂这些。
总之,这个僧人就在村子里住下来了,平时给大家讲讲经,看看病。农忙的时候也帮着村民插秧收谷,没有过多久,也在村子里落了根。
村民问他叫什么名字,僧人叽里呱啦说了一长串大家听不懂的鸟语。因为他长年穿着一套大红色的长袍,村里一个去外面见过世面的人听来了一个教中名词,不动明王。
最后,大家干脆叫他红衣明王,当然,这里面调侃的成分居多,好歹咱们这个村子里,也有个“王”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