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及(第 3/4 页)
流水线的开头摆放的家电数码,这几样其实是充门面的商品,单品利润很高,但销量也就意思意思,除了一些价格不敏感的同学,很少有人到超市里买这些东西的。
比如咱们的超市有两层,一般都会把这些东西放在顾客进来后的第一层,因为没人会特意为这些东西来超市,只能希望顾客在逛的过程中,突然对这些商品产生了兴趣,顺手拿起一件,塞进购物车里;
家电之后是服装,和家电一样,也是充门面的,占地大,需求少,主要靠低价来吸引冲动消费。
服装过后,是日用百货,高毛利,销量一般,这类商品一定要放在相对显眼的位置,而且关联放置,便于顾客一次性买齐。
日用百货之后,则是日化,这类商品就是超市利润的源泉了,毛利和销量都高,所以他们的位置一般在中间,像咱们超市两层,则一般在两层的连接位置(一楼去二楼的楼梯口,或者到了二楼的楼梯口),这里可以面积大些,让人没有拥挤感,可停留。
潜意识里,顾客一般都会在这种空间替换的地方有所停留吧。
日化之后,接着就是保健品等为代表杂货部和休闲食品部门。
但除保健品外的日用杂货都是毛利低,销量高的玩意,赚钱不多,却又是超市必不可缺的部门,因为这个部门和生鲜是用来吸引人气的
休闲食品这种就属于典型的冲动购买型商品了,高毛利,高销量,超市利润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来源于这类冲动购买型商品。
为何叫冲动性商品呢?因为这种商品似乎有一种魔力,可能一个新的口味,一个新的品牌,一个新的促销,甚至一种不同的摆放方式,就能吸引顾客把它加入购物车中。
主要也是单价不高,买了就买了,顾客不必思前想后考虑半天。
所以这里的商品,最适合摆放在顾客推着购物车寻找必需品或者寻找收银台的路上,让顾客不假思索的丢到车里。
而像生鲜,牛奶,油盐酱醋,日杂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你可能就是为了买这些才来到超市的,这些商品最重要的属性是新鲜和实惠,主要的作用就是吸引你来这家超市,而不去旁边的竞争对手那里。
很多顾客进超市,就是冲着这类商品来的,怎么都能找到,所以这类商品没必要放在显眼的地方,反越深越好。
放得越深,顾客就可能在超市里停留越长,经过的购物流水线越多,继而购买看到很多你计划外的商品。
这可不夸张,很多人逛超市的时候没感觉,回来时发现,他居然买了很多计划外的非必需品,比如一包瓜子,几袋薯片,牛肉干…什么什么的。
那时才知道心疼钱呢,还会有些懵逼。我不是去买酱油的吗?我都干了啥啊?多出来的泡菜苹果什么什么的是什么鬼?
……
这就是布局的作用。
简而言之,超市的商品简单来看就会分成三类:门面商品,生活必需品和冲动购买品,所有的布局和设计,都是围绕商品的不同类型来做的。
一个购物流水线设计较好的超市和一个没有经过设计、随便布局的超市,销售额可能相差很多。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