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争论(第 2/3 页)
主编吞着口水道:“有什么值得挽回的余地吗?”
对方道:“我认为没必要!”
主编怏怏而回,他打通了他们的专栏作家罗杰.艾伯特的电话,他开门见山的道:“我希望你撤回关于批评汤尼拿最佳影片的稿件。”
对方道:“为什么?”
主编道:“因为这篇文章令我们报纸损失惨重。”
艾伯特道:“如果连话都不敢说,我们办报人还有立场吗?你们还有没有作为一个新闻人应该有的,揭露时敝的勇气?”
主编道:“我更关心报社的收入和福利。”
艾伯特道:“我不可能撤回。”
主编道:“我会以报社的名义撤回。”
艾伯特道:“这意味着我们的合作中止。”
艾伯特入行极早,他在攻读芝加哥大学的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就是是《芝加哥太阳报》电影评论专稿记者,1967年,艾伯特开始了他的职业评论生涯,为《芝加哥太阳报》撰稿。
1976年,艾伯特与《芝加哥论坛报》的吉恩·西斯克尔开始联袂主持每周一期的电影评论电视节目,这是一档电影评论节目,由芝加哥公共广播WTTW电视台制作。该节目于1978年被公共电视网选中,向全国播放。1982年,节目转成一个商业电视节目,名称改为《西斯克尔和艾伯特电影评论》,他们以独特的批评风格而著名,1999年,西斯克尔逝世后,由于合作伙伴一直在变化,节目的名字为《罗杰·艾伯特电影评论》。
他是全国知名的大影评人,知名记者,与《芝加哥太阳报》有40年的合作,是这家报社的王牌专栏之一,拥有更多的粉丝。
艾伯特在电影评论界的地位极高,经历过影评人最辉煌的时刻,他们最辉煌之时,可以影响一部电影的成败,一言之褒,可以令一部电影大卖,一言之贬,可以令一部电影大亏,电影公司对他们又爱又恨,既希望他们大赞这电影,又怕他们狂喷这电影,让电影背上臭名,这样他们的作用就突显了,这是影评人们最风光的日子。
但是现在科技发展,互联网大行其道,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可以轻易的从互联网获取新闻和资讯,也就不需要影评人告诉观众,该看什么电影,该喜欢什么电影。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