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0章 布局稀土和家具重镇(第 3/4 页)
孙育才心中升起期待感,笑着点头说道:“当然,夏先生请讲!”
夏禹缓缓说道:“我觉得虔州市有基础发展另外两个产业,一个是家具行业,一个是制药行业。”
刚说完名字,孙育才脸色就露出了笑容,心中的期待越发浓郁。
这两个行业,前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就业的带动十分地大,而制药行业,是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对税收的带动很大,是一个利国利民的行业。
虔州市竟然有发展这两个产业的潜力?
夏禹继续娓娓道来:“首先来说家具行业,其实虔州市本身就拥有良好的底子。”
“做家具,最重要的是足够多的木工和手艺人,虽然人员是可以培训的,但是技术娴熟的木工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培养出来的,而虔州市不用培养,本身就拥有数量庞大的木工。”
“夏先生是指的南康县?”孙育才突然问道。
夏禹微微颔首:“没错,就是具有深厚而独特的木匠文化积淀,自古便有‘木匠之乡’的南康县。”
“孙书记看样子比较了解。”
孙育才露出笑容说道:“我之前在各个地区县都调研过,南康县离市里不远,我去的次数不少,有一定的了解。”
“南康出现至今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没想到夏先生您对南康县也有了解,令人钦佩!”
夏禹笑了笑说道:“略有耳闻罢了。”
这只是谦虚的说法,实际上前世的夏禹作为虔州市人,焉能不知道南康的名气?
这是年产值超过一千八百多亿的实木家具生产重镇!
在三国时期,南康最早的名字是南安县,到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始名南康县。
当然,若是对南康的木工文化追根溯源,就可追溯到秦代,相传赣南十万大山,大多是原始森林,有的是佳木良材,秦始皇要建造阿房宫,急需征用大量的木材,于是派了几十万人到赣南来砍木头。这些原始“梓人”,许多就留了下来,在赣南生活和繁衍,成为南康人的祖先。
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赣南学者邓德明著的《南康记》,写述了南康郡山深林密,树木众多,多处提到赣南的“木客”,山地文化和木匠文化特征明显。
到了宋代时,一代文豪苏东坡被贬岭南,沿南北官道,经赣南,听到“木客”故事,写下了“谁向空山弄明月,山中木客解吟诗”的佳句。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