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8章 半导体大牛师徒(第 2/4 页)
尽管已经来了香江几年了,但是从他的穿着上,依旧看得出他朴素的作风,这让夏禹十分钦佩。
“董事长,通讯实验室有71个科研人员,主要研发领域包括通信原理、信号处理、信息交换、无线通信、数字微波、卫星通信。”
“去年研发出专利技术53件,我们实验室已经有了131项专利技术。”
“去年研发的投入经费是1.91亿港币,在技术转化方面做得不足,目前只有24件专利进行初步转化,专利转化收入是0.34亿港币,去年亏损是1.57亿港币。”
夏禹暗暗点头,又看向下一位,正是陆超博士。
“董事长,电子实验室已有科研人员122人,去年研发申请技术专利82项,已有总技术专利为217项,其中有147项技术已经投入应用,去年共产生了1.82亿港币的收入。”
“不过去年研发投入资金达到了2.47亿港币,依旧亏损0.65亿港币。”
天工电子实验室作为最强的实验室,依旧亏损严重。
然后是人数第二多的动力实验室,为天工汽车集团、天工机器集团和天工电器制造集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负责人是北村大吾。
根据他的汇报,动力实验室目前的科研人员是107人,去年研发出专利61件,实验室也有专利总数139件,已经产生价值的技术达到了85件。
而在研发投入上,去年是达到了2.22亿港币,技术收益是1.61亿港币,依旧亏损0.61亿港币。
再之后,是随身听实验室、声学实验室、光学实验室、电磁工程实验室、新型材料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半导体实验室、机械传动实验室、太阳能实验室等等。
大多数实验室都是仅有几十个人,少的甚至只有十几个人。
而这大部分实验室,研发投入不少,也在研发过程中搞出了不少的专利技术,但是成功转化的数量却为0。
对此,夏禹的心态放得十分平和。
虽然说他不懂所有领域的技术,但是最基本的研发程序和研发逻辑,他是了解的。
专利也分为发明型、实用型和外观设计型等多个类别。
在坐的各个实验室的负责人,介绍的各自实验室的专利数量,就包括这多个类型,有一些专利是很容易转化的,也有一些是很难转化,甚至暂时看不到任何转化价值的。
也不是说各个实验室故意去研发这种无法转化,甚至价值很低的专利。
毕竟科研本身就是在不断地尝试、探索,很多时候一项技术就是意外之间发现的,反倒是想要研发的技术还没有搞出来。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