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应对策略(第 4/4 页)
“水母”在三千万千米开外粉碎解体,就算碎片的散射角度不是很大,在飞行三千万千米后,散布区域的半径也高达数十万千米,而火星直径才六千多千米,把同步轨道环算上也就三万多千米。
什么意思?
从统计学的角度看,火星与同步轨道环被单个碎片击中的概率还不到万分之一。
只是,相对于上百亿小型与微型碎片来说,同步轨道环与轨道电梯被击中的概率就非常大了。
为此,ai给出了一整套应对策略,真要说起来,就两个步骤。
首先,在拦截了巨型与大型碎片之后,用核弹在距离火星一千五百万到一千万千米的范围内,对密集的小型与微型碎片进行拦截,靠辐射能让碎片气化,以及通过核爆让碎片偏离撞击轨道。
其次,就是立即清空所有空间站,疏散空间站里的人员,然后放掉空间站里的空气。
干嘛?
把遭受碎片撞击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
毫无疑问,火星同步轨道环,以及同步轨道环上的空间站肯定会遭到重创,甚至有可能彻底瘫痪。
只是,在遭到碎片撞击之后,最大的威胁在空间站内部。
什么意思?
空间站外面是真空,零气压,而空间站内部保持着一个大气压强,准确的说是六百毫米汞柱高度,也就是大约八十千帕。当空间站的外壳被碎片击穿后,内外气压差能够造成比遭到碎片撞击更加严重的破坏。
如果提前放掉空间站内部的空气,被碎片击中,也就只是留下一些容易修补的窟窿。
当然,关键是提前疏散空间站里面的人员。
其实,这也是最麻烦的地方。